因境內有一小山包,狀如帽,百姓稱之為“帽合山”,據此取名帽合村。 |
1980年命名,因境內一塊大水田,故以“大田”而得名。 |
有辛家河與廖家河在境內相會后注入驢溪河,河水蜿蜒似龍形,兩河相會處有一小山,名會龍山,據此取名會龍村。 |
1951年命名,因修建于境內的供奉龍王的“龍王廟”而得名。 |
1950年命名,因境內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修建的供奉東岳菩薩廟宇,名東岳廟,故以此得名。 |
1955年命名,以“早晨的太陽和光明美好”之意而得名。 |
境內渠江中有一河灘,湍急的流水流過此灘,這種情形被稱為“萬字格”。將酒、菜裝入酒杯中,放在“萬字格”上,杯子在湍急的流水上不沉,而且能流到岸邊人們面前,杯中的酒、菜就該誰吃,大家都稱這種活動為“流杯”。每逢過年過節(jié),人們?yōu)榱饲蠹,測運氣,都到此處來流杯,久而久之,人們稱此灘為流杯灘。 |
解放前,有唐姓居民于境內建橋,當地居民稱之為唐家橋,1980年更名,以“唐家橋”而得名。 |
解放前,境內有塊大巖石,其石呈黃色,其形似獅,當地居民稱之為黃獅巖。1984年命名,以黃巖而得名。 |
因境內建有一座廟,廟里供奉東岳菩薩,名東岳廟。1951年土改時取名東岳村,1981地名普查時,因為重名改名東方村,故名。 |
解放后,境內名“雙云里”,1951年更名為“雙榮村”故名。 |
清代,境內莫家梁子上建有“大覺寺”因年代久遠而損毀,后遷址新建,并更名為新安寺,故村以此得名。廣安市前鋒區(qū)代市鎮(zhèn)。 |
境內有灣,其土層深厚,多泥少石,當地居民稱之為大泥灣,故以大泥而得名。 |
1958年命名,因境內一塊大石壩子,名大石壩,故以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