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河下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河下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縣城區(qū)寶平鄉(xiāng)。

1956年,成立井頭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井頭大隊,屬界水公社。

1961年,成立河下公社,井頭大隊分設河下、平川大隊、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河下大隊改設為河下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縣城區(qū)江口鄉(xiāng)。

1952年,屬水口區(qū)禮珠鄉(xiāng)。

1956年,由三個初級社組成更上高級社,屬河下鄉(xiāng)。

1958年,河下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禮泉大隊。

1961年,河下公社從界水公社分設,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質改革改設為禮泉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縣城區(qū)江口鄉(xiāng)。

1952年,屬水口區(qū)禮珠鄉(xiāng)。

1956年,由和平、勝利初級社轉為禮珠高級社。

1957年,屬河下鄉(xiāng)。

1958年,河下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禮珠大隊。

1961年,河下公社從界水公社分設,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改為禮珠村民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縣城區(qū)寶平鄉(xiāng)。

1956年,由流清、平川初級社轉為平川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井頭大隊,屬界水公社。

1961年,界水公社分設河下公社,井頭大隊分設平川、河下大隊,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改設平川村民委員會。

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qū)劃江鄉(xiāng)。

1956年,由滸溪、蔡家、丁塘、潭塘四個初級社聯合為新豐高級社。

1958年,劃江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滸溪大隊。

1961年,河下公社從界水公社分設,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滸溪大隊改設滸溪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qū)劃江鄉(xiāng)。

1956年,由劃江、黃家、羅家初級社并為新星高級社。

1958年,劃江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劃江大隊,屬界水公社。

1961年,界水公社分設河下公社,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改設劃江村民委員會。

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江口鄉(xiāng)。

1956年,由向明、龍伏初級社并為江口高級社。

1958年,水口鄉(xiāng)劃入界水公社,成立江口大隊,屬界水公社。

1961年,界水公社分設河下公社,江口大隊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體制改革改設江口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縣城區(qū)江口鄉(xiāng),1952年,屬水口區(qū)禮珠鄉(xiāng)。

1956年,由2個初級社組成江口高級社。

1957年,屬河下鄉(xiāng)。

1958年,河下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江口大隊。

1961年,河下公社從界水公社分設,江口大隊分設龍伏大隊,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體制改革改設龍伏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江口區(qū)江口鄉(xiāng)。

1956年,由垱頭、石下、更田三個初級社合并為一個高級社。

1958年,江口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更田大隊,屬界水公社。

1961年,界水公社分設河下公社,屬河下公社。

1968年,更田大隊改為垱頭大隊。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改設垱頭村民委員會。

得名后沿用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qū)水口鄉(xiāng)。

1952年,屬水口區(qū)水口鄉(xiāng)。

1956年,成立洋田高級社。

1958年,水口鄉(xiāng)并入界水公社,成立洋田大隊。

1961年,河下公社從界水公社分設,屬河下公社。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改設洋田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

合作化時,由水口、南嶺初級社并為水口高級社。

公社化時,屬界水公社,后屬河下公社。

1968年,改社辦花園林場。

1984年春,農村體制改革時,由花園林場改設為花園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