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tǒng)十年(1446)在長㐌河上接近與剡江匯合處建有壽通橋,因西面江口已有壽德橋,故壽通橋俗稱新橋。據(jù)傳張氏定居后修橋,因村離橋不遠(yuǎn),故村名為新橋下。 |
前江村原祖先是棠云村分支,村民江姓為主,行政村以自然村得名。 |
徒家村主要以司徒姓為主。以姓名村,稱徒家。 |
盛家行政村,盛氏占95%,村以盛姓定名。 |
村民姓莊,莊姓祖于明代遷自寧波紫薇街,故村名莊家。莊家、王家水倉、張家三個(gè)自然村合稱為莊家行政村。 |
北宋末年,棠云有2人遷居前后江,大者定居在前,小者定居在后,故以后江村得名,主姓江氏,雜姓極少。 |
南宋宋高宗南渡來此,現(xiàn)90%以上村民為竺姓,雜姓為莫、彭、謝、潘。 |
宋朝包文正后代,從安徽到常州,又從常州到包山,村南有包山,以山名村。 |
明洪武(1368-1398)中建村,又因祖先從溪口上山阮家遷入,祖先姓阮,以姓得名,所以行政村為阮家村。 |
據(jù)傳村民祖先從鄞縣(今鄞州)高田塍橫里移來,保留原村名。 |
以鄔姓為主,據(jù)古稱陳家漕因東江該段是南北縱向,故村名改為豎江,雅化為儒江。 |
明洪武二十四年始祖復(fù)宗公避難來何橋村入贅馬門,后在東江上建禾嘉橋,該橋現(xiàn)已倒塌不存在。1949年前一直用禾嘉橋村村名,解放后不知何故改為禾家橋村。村以橋?yàn)槊w姓氏在90%以上。 |
村民顧姓居多,村中有河,把村分成南北兩部分,南稱河南顧,北稱后顧,統(tǒng)稱后顧。 |
以方橋村得名。 |
2006年,由陳家、下廟山、陸家三村合并為上三行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