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此地為黃河碼頭,張氏居此并開鹽店,逐漸形成集市,得名鹽店張集。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鹽業(yè)破產(chǎn),鹽店一詞自然淘汰,后稱張集。 |
元泰宣五年(1328),高氏先祖自山西臨洮(今陜西)遷此定居,以其姓氏命名為高家堂。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在村南建寺院一座,更名為高堂寺。 |
1936年春,齊春宇、李柱榮、宋均節(jié)三家自小喬集遷此筑寨定居,齊春宇為寨主,故名齊新寨。 |
1936年,以趙氏為首五人從小喬集遷此立寨建村,故名趙新寨。 |
1924年,楊氏置田數(shù)百畝,為其收租方便在此為家丁建筑寨,故稱楊新寨。 |
明洪武五年(1372),楊氏由山西洪洞縣遷居虞城利民西南楊三關(guān)廟,后遷胡堤口。清康熙年間,又遷此定居,稱老楊莊。 |
清康熙年間,崔氏自夏邑遷此,取村名崔莊。1924年,改為大崔莊。 |
明代初年,因盧氏遷此定居,建一泰山奶奶廟,故名盧廟。 |
明代初年,韓集乃韓氏所建,后王、李、竇、孔等家遷入,村名未易。 |
初名“落野集”,后在村南河上建橋,稱“橋集”,因西有大喬集,故改名“小喬集”。 |
明代稱落野集。咸豐年間搬遷歸寨稱義安寨。1912年,稱小喬集,此地因位置靠西,故稱喬西。 |
明天順二年(1458),王氏兄弟分家從王莊遷此安居蓋樓,故名王樓。 |
郭、李、呂三姓原住大崔莊,康,張二姓家的宅基,想給子孫后代治家業(yè),于是買李福貴家的一塊地作宅基地。1936年李金節(jié)、郭得田、呂青業(yè)打井建房。當時土匪猖狂屢襲村民牽牛拉戶無奈搬到張集去住,1938年,日寇進入中原兵荒馬亂,二次又遷回郭李莊,以此定居。 |
古時,在楊家的墓地旁側(cè)有100多顆柏樹成林,遂取村名楊林。 |
清康熙十八年(1680),馬貽謀率家人遷此定居,因村落建于黃河干道河灘地上,故名河干馬灘,后稱馬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