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正式組建“盤陀鎮(zhèn)居民委員會”用命名起沿用至今。 |
自漢朝時期有人居住,分布為許、陳、楊、蔣等姓氏。 明朝1465年由黃姓肇基、長江先后兩個先祖開居蒲癸繁衍子孫后逐由黃姓集居地,清朝屬蒲癸保,民國時期屬蒲鳳保、蘭鳳保,解放初屬蒲野鄉(xiāng),1958年成立屬盤陀公社蒲野大隊。 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蒲野村,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蒲野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原由是宋朝初期大象集居地,象群滅絕后,人們在這建社,林姓集居地,至今有九百多年歷史。 清代為八都象洞保,新中國初期屬第二區(qū)的上洞鄉(xiāng),1955年12月改稱石榴區(qū),上洞鄉(xiāng)合并于蒲鳳鄉(xiāng),成立猛進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梅林管理區(qū)的上洞大隊,后上洞大隊改屬石榴公社分設(shè)的盤陀公社,1984年設(shè)立上洞村委會并沿用至今。 |
盤陀地名自漢時沿用至今,宋朝屬常樂鄉(xiāng)的塘田里,元、明、不詳,清朝屬八都心一保,民國時期屬雜社保,解放初期屬盤陀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盤陀大隊,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盤陀村,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盤陀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自明末清初有謝、張、周三姓衍入。 清代屬雜嶺保,民國時期屬心一保。 解放初屬盤陀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割埔大隊,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割埔村,1992年2月改為屬盤陀鎮(zhèn)割埔村委會并沿用至今。 |
清代屬八都西山保所轄。 民國時期屬盤陀鄉(xiāng)(后合并于綏安鎮(zhèn))的長林保所轄。 新中國初期為第二區(qū)(1955年12月改稱石榴區(qū))和坑鄉(xiāng)。 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盤陀管理區(qū)的和坑大隊,1961年7月屬盤陀公社管轄,1984年9月屬盤陀鄉(xiāng)(1992年2月改為鎮(zhèn))的和美村。 1989年拆分為和美、西厝二村。 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和美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自明朝洪武年間約1376年開始,由陳姓祖先集居在此,明天啟四年,縣府下禁令立碑不許砍伐三樟樹。 民國時期為東林保,解放初期為東林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東林大隊,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1992年2月改為鎮(zhèn))東林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清朝中后期由梅林陳姓衍入集居,清朝屬產(chǎn)山保,民國時期屬產(chǎn)山保,解放初屬東林鄉(xiāng),1954年屬盤陀公社產(chǎn)山大隊,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1992年2月改為鎮(zhèn))產(chǎn)山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明朝永樂年間,由樓腳社王姓祖衍入,即現(xiàn)在倉里自然村。 清代屬榕樹保,民國時期屬榕樹保,解放初期屬無象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倉里大隊,1984年屬盤陀鄉(xiāng)(1992年2月改為鎮(zhèn))倉里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官陂地名沿用至今,明朝末期由王姓衍入,清朝屬八都的蔡陂保,民國時期屬無象保,解放初屬無象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官陂大隊,1984屬盤陀鄉(xiāng)官陂村,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官陂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自唐時就有記錄,溫泉湯坑,宋文天祥曾在此駐軍湯坑廟。 湯坑社的地名沿用至今。 清朝蔡姓衍入湯坑,民國屬雜嶺社。 解放初屬盤陀鄉(xiāng),1958年屬盤陀公社通坑大隊,1984年盤陀鄉(xiāng)通坑村,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通坑村。 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
清代屬八都西山保所轄。 民國時期屬盤陀鄉(xiāng)(后合并于綏安鎮(zhèn))的長林保所轄。 新中國初期為第二區(qū)(1955年12月改稱石榴區(qū))和坑鄉(xiāng)。 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盤陀管理區(qū)的和坑大隊,1961年7月屬盤陀公社管轄,1984年9月屬盤陀鄉(xiāng)和美村。 1989年拆分為和美、西厝二村。 1992年2月屬盤陀鎮(zhèn)西厝村。 自命名起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