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驛馬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驛馬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相傳唐代在此設有驛站,跑馬傳信,其地勢險要,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成為歷代軍事要地,故稱驛馬關,故名。
因該社區(qū)位于東灘村境內(nèi)而得名。
此地東西兩側(cè)均為深溝,唯公路從此通過,為南北交通要塞,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軍事要地。據(jù)史書記載,唐代郭子儀,明代徐達都曾在此屯兵。唐代至民國均在這里設立驛站,跑馬傳信,故名。
以接近古時“驛馬關”的關口而命名。“上關”指“到關口處”、“接近關口處”!瓣P口”在現(xiàn)在驛馬村田城與徐莊兩個村民小組的交界處,故名。
早年此地有一片儒樹林,且有人曾在此開過店鋪,故稱儒木鋪,后于1961年更名為儒林大隊,又于1983年更名為儒林村,故名。
此地地勢比較開闊平坦,且位于驛馬關的東面,故名。
清末民初時期,此地地勢平坦,每年夏秋季節(jié)雨水甚多,無處排放而造成內(nèi)澇,當?shù)匕傩諡榱诵钏,在馬路旁邊挖了一個很大的澇壩,澇壩旁邊長有夏姓家族兩顆百年以上的核桃樹,過路的商販在此飲水歇涼,時間久了,人們便習慣的稱此地為夏澇池,后簡化為澇池,故名。
1615年,吃人賊來到這里的堡子,稱此地為太樂堡,后來改名為太樂,故名。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有一熊姓大戶率全戶40多人,來到此地扎根落戶,并在居住地中央修建廟宇一座,名為吳仁三官殿(今三合寺),于是便將此地起名為熊家廟,故名。
早年此地錢姓人家居多,地處米家川塬畔,故稱錢家畔村,故名。
此地原來多為翟姓人居住,而且財勢大,經(jīng)濟情況好,建造了一座大型花園,人們將該此地稱為翟家花園,1949年解放后,此地簡稱為花園,故名。
因此地李姓人家居住較多,故稱李家莊,村民委員會設在此地,故名。
因此地米姓人居住最早,地處川區(qū),故名。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攻打匈奴,部隊打算經(jīng)慶陽、環(huán)縣、靈武進漠北,兵行到驛馬中途迷路誤到此地,見有座廟,因在漠北之南,前面又是群山環(huán)繞,無路可走,視為極端,便取名為南極廟,故名。
北宋年間,此地北部角上有一座寺院,香火十分旺盛,隨著時間的推移,寺院和尚人性扭曲,燒殺、奸淫、擄殺,無惡不作,當?shù)匕傩湛嗖豢把,請求官府予以絞殺,并將寺院主要房屋、佛殿燒毀,后有安姓人家遷來在餐房居住,時間久了,人們就稱其為安家的寺院,慢慢的就叫成了安家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