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戶部侍郎王紳在此建花園,人稱王家花園,后簡稱花園。因村委會較大,1998年以花園集中間花白路為界一分為二,路北稱花北。 |
明代,吳、化、李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形成吳莊、化莊、李莊。清咸豐年間,三村同筑一寨,因吳姓戶大人多,有土地三十余傾,為此村會首,更名吳老家。 |
明洪武年間,馮、趙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馮氏居南為馮崗,趙氏居北為趙坡,二村相連稱趙馮坡。后馮趙二姓衰,他姓遷入,訛傳為趙洪坡。 |
明代,黃水南襲,此處為黃河一支流,邵氏擺渡于此,后漸成村落。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再遭黃災(zāi),此處為物資集結(jié)的發(fā)放口,故名邵口。 |
清康熙年間戶部侍郎王紳在此建花園,人稱王家花園,后簡稱花園。因村委會較大,1998年以花園集中間花白路為界一分為二,路南稱花南。 |
明隆慶二年(1568),黃氏族人由睢州城北黃莊遷此,故名。 |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魏氏自睢州東北魏堤口遷此,名魏莊。 |
明末,祝氏居此,名祝莊。清嘉慶二年(1797),朱靜由柘城朱莊遷此,祝姓絕,更名朱莊。后部分族人遷村南建村,此村居北,故名。 |
相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睢州城西北7.5千米處王行村王紳(任戶部左侍郎)進(jìn)京經(jīng)此,不喝外人水,在此并挖掘井兩眼,井下部相通,故名雙井。 |
村建于清康熙年間,因村內(nèi)有趙家一座小樓,取名趙小樓子。1948年改稱趙樓。以村名命名。 |
明嘉靖年間,此村為龍?zhí)陵愂系耐馇f子,劉姓居此,取名劉莊。后為與村西南小劉莊區(qū)別,改名大劉莊。 |
村名來歷有二:一說此村佃戶鳴鑼上工,鋤地時鳴鑼換式雁翅擺開;二說此村佃戶多養(yǎng)騾馬,外人呼騾馬莊。后人因嫌“騾”字不好聽,改雅稱羅莊。 |
原名林廟。清康熙年間,丁氏自野崗鄉(xiāng)丁莊寨遷此,墾荒種地。清乾隆年間,林氏絕,丁氏旺,易名小丁莊。 |
因村東3千米處蔣老家與村西1.5千米處柳園蔣氏輩尊,故名小老家。 |
劉姓先居此,明宣德年間,牛氏從鞏縣回郭鎮(zhèn)遷此定居,牛氏祖先為保持其族人來往,將鐵鍋打破,分與外遷各支系為標(biāo)記,人呼打鍋牛,因牛劉二姓同村,故名牛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