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湘西州 > 瀘溪縣旅游

五村土家吊腳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五村土家吊腳樓

五村位于瀘溪縣北部八什坪鄉(xiāng),是土家族、苗族、漢族聚居的邊遠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五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前面視野開闊,后山雄偉林茂,左右青山環(huán)抱,這也是土家人對聚居地選址的基本要求。

由于歷代朝廷對土家族實行屯兵鎮(zhèn)壓政策,把土家人趕進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山坡上修吊腳樓。

吊腳樓是湘西土家族的傳統(tǒng)住宅,而五村的吊腳樓群整體說來是保存較完好的土家山寨。在郁郁蔥蔥的群山重圍之中,飽經(jīng)風吹日曬的灰色屋頂好像寬大的枯葉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地沿著青石小路臺階從山腳鋪向半山腰。

土家吊腳樓有修建在平地上的,與正屋配套,一般建在正房的右側(cè),也有建在左側(cè)或左右兩側(cè)都建。通常為正方形,邊長約五尺,上蓋瓦。吊腳樓的柱基與地板空間較高,一般兩米左右,有木梯上下。樓下作豬欄或堆放雜物,樓上作-,有的也用怍糧倉。從外形看,這類吊腳樓多為九柱落地,橫梁對穿,鉤心斗角,樓臺懸空,飛檐上翹。樓臺分上下兩層,獨有繞樓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懸于空中,如樓吊腳,故名“吊腳樓”。

五村的土家吊腳樓也多修建在平地上的,但是功能和建筑形式上隨著時間的變遷有了一些改變。吊腳樓首層也有了正式的用途,高度跟第二層相當。不過首層沒有南方通常意義上的堂屋,而是依然放在吊腳樓二層的正中間,首層房間大小也沒有主次之分。過去豬圈、牛圈、廁所都設在底層,現(xiàn)在已改在屋外。

吊腳樓外設走廊,二面稱“轉(zhuǎn)角樓”,三面稱“走馬樓”。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桿及門窗,懸柱底部有金瓜或各類獸頭、花卉圖樣等精刻巧雕。二層的堂屋作祭祀祖先、迎接賓客、家居活動之用,堂屋兩邊的房間稱“人間”,土家族以左為尊。

在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里,譬如干欄式建筑、吊腳樓等,樓梯是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五村吊腳樓的樓梯位置出現(xiàn)了兩種方式,一種是置于屋內(nèi),一種是樓梯架在房屋兩側(cè),通過室外木梯上下。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土家的吊腳樓在建筑形式上和使用功能上一直都在逐漸演化。而積淀了豐厚的土家文化的五村吊腳樓群,歷經(jīng)百年風雨,仍能以一種古樸與厚重傲立在我們眼前,這本身就是歷史傳承給我們的一筆財富。


>>勾良寨鳳棲閣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