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武漢市 > 武昌區(qū)旅游

武當宮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蛇山環(huán)抱其間,殿宇依山而建,杉榆松檜摩天翳日,石橋假山百折逶迤,這就是歷來被認為是“乾坤秀萃之所,神靈之宅”的武當宮。

武當宮是武漢道教四大叢林唯一冠以“宮”名的道教圣地。據《大岳太和山紀略》載。位于湖北省均縣以南的我國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武當山,不僅自然景色標奇孕秀,而且各路神仙羽士云集,自1275年(元至元十一年)當山道十魯大宥由北方訪全真道歸故里,與汪真常在武當山傳全真道法,度弟子百余人,至此,武漢方始有全真道活動。素有“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之譽的武當山,殿宇大多受明成祖朱棣敕額,亦多以宮命名。相傳魯大宥的弟子發(fā)愿來到黃鵠山麓建造了武當山的行院,由此而得名武當宮。同其它叢林一樣,武當宮歷來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垂青。包含著古代社會宗教意識與民族文化的我國道教,追求的最高理想是長生不死。武當宮的歷任住持劉嗣授、江宗善等不僅重樂、貴術,好養(yǎng)生之道,且精通中醫(yī)中藥。希圖“得道成仙、消極虛靜、超脫自在,不為物累”的達官顯貴,便與道教投緣,大修名祠,以求長生久視。明代撰修的《寰宇通志》載,武當宮原建于武昌平湖門內,即古黃鶴樓的東西,洪武初年續(xù)建,1445年(明正統(tǒng)十年)重修,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重建,并立有“重建武當宮碑”。清光緒初年,官府又將宮“移建學府宮西”。

移建后的武當宮,舊址原是武昌府的城隍廟,殿宇坐北朝南,背依蛇山,山門正對南天門,傳說此宮30年出一地仙,60年出一天仙,山門雙壁書有1米見方的“龍虎”二字,雄渾粗獷,挺拔遒勁。進入山門即入仙界,按道教說法,山門外屬俗界。武當宮以“秀萃”聞名于武漢道教四大叢林之間。靈官殿、玉清殿、三皇殿掩隱在綠樹叢陰中。每座殿宇前古松參天,四時花卉沿墻栽種,宮內右邊是古天鵝池,傳說天鵝曾來此飲水、嬉戲,道童來池中取水時可隱見天鵝的倒影。紅塵俗路的若隱見天鵝則一生將吉祥如意。天鵝池水甘甜,明目清心,可以制酒。宮左假山錯落,古槐蔥郁,碑石林立。假山與戒臺之間架有一座橋,橋下泉水蔥綠,苔萍清翠。這里的每一條花徑,綠樹成陰,可以通達每座殿宇。玉清殿里的神龕最為精美,有二龍戲珠和雙鳳朝陽裝飾,龕下是雕刻精巧的石座。龕上陳設的珍珠彩燈、寶瓶、香鼎等均為武昌府的要員所賜,每臨真武的誕辰,這里鐘鼓長鳴,香煙繚繞,磬聲悠悠,為古觀莊嚴道場增添無限情趣。一入此境,頗有脫俗之感。幽致清雅的庭院,莊嚴肅穆的殿堂籠罩了這座“神靈之宅”的古樸、神秘。

斗轉星移,隨著該宮最后的住持柴永仙的仙逝,香火稀疏,樹倒人去。而今佇立武當宮的舊址,只留下空空的回憶。


>>元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