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綿陽市 > 江油市旅游

青林口古建筑群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青林口古建筑群
青林口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口古建筑群

青林口,坐落于二郎廟鎮(zhèn)西南的小山溝里,潼江之源馬閣水與另一條小河在這里交匯,川北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至今仍保留了較完整的文昌宮、媽祖廟、南華宮、萬年戲臺、橋樓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國時期的木構一樓一底民居,自1999年中央電視臺《西游記》續(xù)集劇組在此拍攝兩集外景后,名聲鵲起。青林口依山傍水,位于江油市東北約40公里。原為江(油)、梓(潼)、劍(閣)三縣交通要道和商貿集散地,會館林立,寺廟興盛,街坊繁華。

歷史上這里曾經(jīng)是交通要道,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座商業(yè)發(fā)達的古鎮(zhèn),商賈云集,會館林立,廟堂四布。走進青林口,街道顯得很破舊,古老的石板路兩邊林立的老房子,以及雕刻著精美圖案的高大木結構建筑,使古鎮(zhèn)風貌依然。

新街的盡頭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橋,原來叫“合益橋”,也就是現(xiàn)在有名的紅軍橋。1935年,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擊潰國民黨發(fā)動派的二十八軍、二十九軍。紅九軍、紅三十軍經(jīng)劍閣進入江油青林口,并在這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紅軍在青林口只住了一個多月,便奉命轉移,其中有一個姓劉的女紅軍戰(zhàn)士因重傷不能隨隊轉移,被安置在場鎮(zhèn)上的楊姓銀匠家里,不幸被國民黨“清共隊”查出。劉姓女紅軍戰(zhàn)士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于合益橋頭的木柱上。為了紀念那位女紅軍,該橋在被正式更名后,橋上風雨樓也掛上了“紅軍橋”的匾牌。如今,橋頭上“擁護紅軍”、“堅決反帝抗日”、“紅軍是窮人的救星”等標語、石刻還清晰可見,歷經(jīng)滄桑的紅軍橋和那些樸實無華的紅軍碑在無聲地向后人述說著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紅軍橋不僅承載著青林口的歷史,還連結著新街和老街,使小鎮(zhèn)呈T字形結構。老街上的房子沿著那條無名小河一字排開,同新街相比顯得低矮破舊,走進去卻發(fā)現(xiàn)房屋的結構很有特色。外面看上去不過四五米高的房子里面卻被分為三層,每一層的空間都足夠寬敞。原來,房屋的地基在靠河的一邊比大門低1米多,用做喂豬或堆放柴火;正屋用木版隔成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會客或是做飯,一家人的生活全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展開。

老街的最南端是建于清光緒年間的火神廟,小小的寺廟由火神殿、文昌殿、玉皇殿組成,里面供著的有道教的玉皇大帝、火神、文昌君,也有佛主釋迦牟尼。從老街沿著一條青石板路朝北走,拐過一棵古老的菩提樹,就是半邊街了,所謂半邊街,只不過是一溜稀稀拉拉的房子,可這里才是青林口最早的中心。長達一公里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個人影,很難讓人想象出當時這里的輝煌。

革命遺跡紅軍橋和大量紅軍石刻標語,使人想起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江油浴血奮戰(zhàn)的悲壯景象。1992年,江油市人民政府將青林口古建筑群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青林口的高臺戲,別具一格,源于清乾隆年間,主要出現(xiàn)在重大節(jié)日,以烘托氣氛。由一米見方的木案制成的特定“戲臺”,按劇情需要將兩名十二、三歲小演員扮成“角色”固定在臺上,一上一下,上面的演員“金雞獨立”于下面演員的肩上,4個壯漢抬著“戲臺”-,頗為壯觀。青林口除古色古香的風光外,小吃也很有特色。當?shù)鼐用褡约耗ブ频摹皯烟ザ垢、“蛋清豆腐”以及五花八門的豆食品系列,令人贊不絕口,一種叫“將軍豪”的白酒和農民釀造的山果刺梨酒,更是叫人難以忘懷。

街坊民居有的采用古式檐式木結構修建,也有四合院、三進臺式建筑,還有奇特的懸空吊腳樓,別具一格的亭臺樓閣。這些建筑都以雕梁畫棟、古典門窗、青石柱礅做裝飾,是典型的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昔日家家門前栽闊葉梧桐,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炎夏時節(jié),人們在樹蔭下納涼,盡情享受清爽。

古鎮(zhèn)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寬而幽靜。這里有古老的松樹、青翠的扁柏、婆娑的菩提,掩映古鎮(zhèn)的翹角樓尖。

橫跨潼江的鐵索橋名永濟橋,曾三次毀于洪災。民國15年,由慈善女士鄧桂貞倡導,經(jīng)三年集資才動工修建。橋墩和八根鐵索連環(huán)所用的鐵,是從漢陽經(jīng)水運到重慶,再用人力運到青林口,工匠再將其打造成扁形連環(huán)鐵索。建橋之難可見一斑。鐵索橋上鋪木板,橋寬4米,長128米。于民國16年(1927年),又更名為桂林橋。此橋設計獨特,且比灌縣夫妻橋壯觀。為鎮(zhèn)水護橋,還修建一座三樓一殿的云樓,名曰鎖水寺。山門右邊是一道巨型石碑,高4米,上 書桂林橋三字,剛勁有力,小寫有“三豐神筆”,傳說為張三豐所書。左邊是集資功德碑。山門照壁有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歷史人物等壁畫,非常精美;大殿塑有三豐祖師金身像,側面有紀念鄧桂貞女士修橋功績的遺像。鎖水云樓巍巍矗立,氣勢磅礴,潼江碧波蕩漾,索橋飛渡壯麗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霸茦擎i水鎮(zhèn)潼江,神筆桂林張三豐,圣地善齋青云路,古鎮(zhèn)青林在畫中”的詩句,就是對這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的贊美。這里曾被列為江油的八景之一。

合益橋是一座廊橋,這是古代最獨特的一種橋梁建筑。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北上抗日,攻打青林口,有紅軍戰(zhàn)士在此壯烈犧牲,為紀念緬懷紅軍烈士,解放后經(jīng)政府修繕后更名為紅軍橋。紅軍在此地還留下了許多革命遺跡。

古鎮(zhèn)共有五省會館、五座大型宮殿和五座古戲臺,古鎮(zhèn)街道還有一幢別具一格的過街涼亭,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七盞巨大的街燈照得古鎮(zhèn)如同白晝。由此可以想像古鎮(zhèn)昔日商賈云集的繁榮景象。江西會館、湖廣館、禹王宮、廣東館、文昌宮,雕梁畫棟,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

潼江與青云溪匯合處的懸空戲臺,當年五省會館每逢節(jié)日或廟會,江、梓、劍三縣劇團及各地民間藝人云集于此,好戲連臺。不必說他們爭相競演各種戲劇,也不必說燒火龍、舞彩龍、耍水龍等各種樣式的龍燈和舞獅表演,只說那獨具特色的放河燈、牌燈、宮燈、馬馬燈的精彩表演,就令人稀奇,引人入勝。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民間高臺戲”這一大奇觀。這種獨特的具有古風的戲種,發(fā)源于江浙蘇杭一帶。據(jù)說是由清初五省移民帶入川內,扎根于青林古鎮(zhèn)。演這種戲用大木方桌為戲臺,鐵釬聳立,把童男童女綁扎釬臺上,賞穿袍戴冠,道具化裝一應齊全,表演者在由四人抬著的高臺上進行精彩的表演。高臺戲曾參加江油市的文藝匯演,深受觀眾的歡迎。

鎮(zhèn)郊四周庵、觀、寺、院星羅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寺、黃鶴寺和青華觀。沿鎮(zhèn)東兩公里,穿過翠柏叢林到達山頂,有一座深山古寺,就是黃鶴寺,建于明末清初。殿宇宏偉森嚴,木雕石刻藝術巧奪天工,是寺院建筑的杰作。

青林古鎮(zhèn)地靈人杰,飽學之士層出不窮,古代曾出兩個進士(符開泰、鄧大方)、一個翰林學士(李深甫),稟生、貢生、秀才眾多。如今這里好學之風仍然盛行,產生了許多大學生,青林口籍的專家、學者、教授也不乏其人。

保護范圍:東至紅軍橋頭胡顯清家,西至文昌宮大門外右側楊全旭家、左側陳文進家,南至紅軍橋正對面諶登義家,北至粵閩會館、古戲臺北側李俊云家。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至半邊街場尾,西至文昌宮場尾,南至紅軍橋正對街坊,北至青林口場北入口,包括河對岸黃公祠、松林橋遺址、橋亭的占地范圍。

二郎廟鎮(zhèn):江油市轄鎮(zhèn)。1953年設明鏡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xiāng),1984年并入馬角鎮(zhèn),1988年析建二郎廟鎮(zhèn)。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qū)44公里。面積153.6平方公里,人口3.1萬。寶成鐵路經(jīng)此并設站,中(壩)雁(門)公路過境。轄明鏡、塔壩、新橋、天安、八角、東華、渭河、黃江、雷家河、龍?zhí)、金石、高壩、青林、冷家壩、橋上河、嚴家寺、寶林、辛家溝、芭蕉塆19個…… 二郎廟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達關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