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溝朱鹮野外放飛基地地處寨溝村。位于城關鎮(zhèn)北7公里處,210國道旁,是一個僅有百余人的自然村。進入溝內,是一大壩子水田,一條村道公路呈倒“U”型圍田壩繞了一圈,就像一根銀線,將散落的村舍串在一起。一條常年不斷小溪靜靜地穿過田壩。水田從溝口一直延伸到山邊,村舍大多分布在水田與青山的接壤處。秋日里的寨溝,金黃的谷穗便形成了一道壯麗風景。深藍的天空,如岱的青山,潔白的村舍,金色的田野,構成了一幅陜南山村水鄉(xiāng)如詩如歌的畫卷。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迎來國寶朱鹮在此落戶。
提交
朱鹮,又稱朱鷺,紅鶴,享有“東方紅寶石”的美譽,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活動在沼澤或河灘溪流附近,夜間棲于高樹之上,喜食小魚、泥鰍、青蛙、田螺等小型動物和水生昆蟲。朱鹮是亞洲東部的特有種,曾廣泛分布于前蘇聯(lián)西伯利亞的西南部,中國的中部、東北部,日本的南部和朝鮮半島。隨著時間推移進入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朱鹮的數量銳減,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悄然消失。1978年9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考察歷時3年,踏遍祖國千山萬水,途經9省行程5萬余公里,終于1981年陜西省洋縣的金家河和姚家溝發(fā)現了尚存的朱鹮營巢地。不僅發(fā)現兩對成鳥,而且發(fā)現鳥卵和雛鳥,這證明朱鹮在中國沒有絕跡,而且還有繁衍后代的能力,給拯救工作帶來了希望。
提交
經過多年的人工繁殖,現在朱鹮達到800余只,其中包括野外的200多只。目前人工飼養(yǎng)主要集中在洋縣、周至、北京三處。為了更好的保護朱鹮,1999年9月在中國陜西省漢中市召開的國際朱鹮保護研討會,形成《漢中宣言》。根據中國洋縣朱鹮保護現狀,制定新的保護計劃,其中放飛試驗和異地種群再建工作,是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我們的積極爭取和專家組實地考察論證,認為寧陜寨溝自然生態(tài)條件與洋縣朱鹮棲息地條件比較接近,進行朱鹮野外放飛成功機率很大。日本將提供1000萬日元資助項目建設。目前放飛基地建設正在加緊實施當中,400平米的網籠已基本完成,200平米的管理用房正在建設之中,種荷蓮50余畝,為朱鹮營造一個良好的濕地環(huán)境。這個項目的實施將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旅游發(fā)展、提高公眾環(huán)保意識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中日合作在拯救朱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歷史上樹立了成功的典范。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一個物種的自然消亡常常是無法抗拒的,然而,當人類在充分掌握該物種生存的客觀規(guī)律,能夠不斷改善或提供其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條件的時候,就會給延緩和防止該物種的滅絕帶來希望,我們堅信并衷心祝愿朱鹮家族能在寧陜這塊土地上發(fā)展壯大,一代代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