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州市 > 公安縣旅游

報慈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報慈寺
報慈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報慈古寺,位于湖北省公安縣章田鎮(zhèn)東南部風(fēng)景秀麗的淤泥湖畔,東臨章田古鎮(zhèn),南枕千馬平川,西望古城荊州,北依萬里長江,其開山緣起與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緊密關(guān)聯(lián),此人便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劉秀乃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生于公元前6年,其父劉欽是南頓縣令。在劉秀九歲那年(公元3年),父病故,其母樊嫻都為躲避殺身之禍,將劉秀兄弟三人寄居叔父劉良(時任蕭縣縣令)家中,自己則帶著三個女兒過著流浪生活。據(jù)東漢史書記載,樊母與三個女兒最初的避難之處在“荊州潺陵縣東淤泥湖”(今公安縣章田鎮(zhèn)東部的淤泥湖)。公元8年,王莽廢漢立新朝,物是人非,14歲的劉秀輾轉(zhuǎn)流浪到淤泥湖與母親團聚,“專讀《尚書》,醉心田園,凡六載寒暑”。公元14年,20歲的劉秀離母北上,志在重興漢室。經(jīng)過11年的拼斗,劉秀終于在公元25年6月,在河北柏鄉(xiāng)登基為帝,定都洛陽。當(dāng)年十月,劉秀親自到公安章田淤泥湖把落難的母親接回皇室,并頒詔,令孱陵縣令建國母堂。

寺院歷史

公元57年2月,62歲的劉秀病逝于洛陽,其子劉莊繼承皇位,稱漢明帝。公元68年(永平11年),佛教傳入中國。公元72年,漢明帝下詔,改國母堂為國母殿,就地充田666畝,敕建報母寺。公元77年,漢明帝再次頒詔,將報母寺改為報慈寺。

綿延1936年的報慈寺,留下了歷代高僧-的足跡,佛教文化積淀十分厚重。據(jù)《五燈會元》記載,一代高僧、臨濟正宗第四十一世灰亮法師曾卓錫于此,灰亮禪師矢志秉承宗祖先賢“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nèi)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但能無心,便是究竟。”之臨濟宗主旨,力挽時弊,掃除偏見,梳萬派于同源,會宗要于一鏡;伊练◣熞詧蟠葹檫x佛場,弘宗演教,招徒納眾,度化有緣,并自演十六字流派:濟源浩瀚、覺性澄圓、海印發(fā)光、朝宗百谷。一時法席鼎盛,煊赫昭著。遐邇學(xué)人,水赴云臻。時稽首膜拜,愿垂攝受者不絕于途;望風(fēng)投奔,咨訣心法者雷動海涌。據(jù)《高僧傳》及《荊州府志》記載,此后數(shù)百年間,報慈古寺更是龍象層涌。法脈識鎖,實證實悟者,不計其數(shù);正眼洞察,揭示法要,乘大愿力而來,得大自在而去者,亦不乏其人。他們高揚祖印,代佛弘化,把握當(dāng)下,陶賢鑄圣,力振綱紀(jì),激揚宗要,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報慈寺的佛教文化內(nèi)涵,亦為報慈寺成為臨濟正宗祖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chǔ)。

荊州報慈寺

特別是自明清以降,報慈寺代有高僧出世,他們或掛錫報慈,或遍行天下,或炊冰煮雪,或混俗和光,或麻衣革履,或食惟接氣,然雖然如是,卻識宇宙之寬廣,窮滄海之深淵,行人所不能行,舍人所不能舍,自他兩利,古今瞻仰。緣此威德之感化,嗣后,歷代緇門白衣紛紛仰慕而至,或增新葺舊,或營修不輟,報慈寺遂爾成為鄂西地區(qū)佛教圣地。

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敕建“荊州報慈萬善護國戒壇”,并御賜金制袈裟、戒缽等物,自此,報慈寺每年冬月啟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十方佛子莫不以求得報慈戒牒為榮耀。據(jù)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兩次下江南時,曾專程取道荊州,駕臨報慈,賜《乾隆大藏經(jīng)》三部,并“就地充田三十六公頃,擴建寺院,整新戒堂!睋(jù)《潺陵縣志》記載,“斯時,寺院占地一百有八公頃,為殿者九,為樓者十八,凡四百八十僧舍!泵麆x赫然,戒筵宏開,冠映四海,震耀于世,終不負天地造化之功也!

報慈寺在歲月的更替中歷盡滄桑,據(jù)《報慈寺志》記載,古寺先后有七次毀于戰(zhàn)亂,三次毀于火災(zāi)。1944年,報慈寺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殆盡,昔日臨濟祖庭,不意竟成一片焦土。

2005年8月15日,慧靜法師受公安縣人民政府、縣佛教協(xié)會之邀及十方四眾之禮請,領(lǐng)報慈寺方丈之任,荷重光祖庭之責(zé),自當(dāng)夙夜弗懈,方不負上下所望。三年草創(chuàng)之間,大雄寶殿、齋堂、僧舍樓已于首年告竣;2007年,一座占地面積188平方米、面闊三間的國母殿已投入使用。

寺院主持

慧靜法師

報慈寺住持慧靜法師:2005年8月15日,慧靜法師受公安縣人民政府、縣佛教協(xié)會之邀及十方四眾之禮請,領(lǐng)報慈寺方丈之任,荷重光祖庭之責(zé),自當(dāng)夙夜弗懈,方不負上下所望。三年草創(chuàng)之間,大雄寶殿、齋堂、僧舍樓已于首年告竣;2007年,一座占地面積188平方米、面闊三間的國母殿已投入使用。


>>天門墳禁附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