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 > 全南縣旅游

曾氏祠堂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為文化旅游景點。

祠堂,作為客家崇拜祖先的歷史見證,在贛南是再也平常不過了。然而,當(dāng)你走近坐落于全南縣城廂鎮(zhèn)鎮(zhèn)仔村的宗圣公祠,仍會有一種驚艷的感覺。

首先讓人為之一震的,是它的氣度不凡。長52.8米,寬18.5米,高9.7米,占地面積976.8平方米,這般規(guī)模宏大的祠堂,在全南是鳳毛麟角,在整個贛南亦不多見。抬眼望,青磚、朱門、雕梁、畫棟、飛檐,雖經(jīng)歲月的洗禮已顯斑駁,但其特有的精氣神是怎么也跑不掉的,宛若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無言老人,安詳?shù)昧钊司次贰?/p>

這就是宗圣公祠,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古祠。

古祠始建于明朝永樂2年(公元1404年),于永樂7年落成,系當(dāng)?shù)卦祥_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參)而修建的。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與孔子、孟子、顏子并稱中國歷史“四大圣人”,人稱“宗圣”(宗圣公祠由此得名)。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啟孔孟學(xué)派,編《論語》、寫《孝經(jīng)》、著《大學(xué)》,其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以誠為上、重在養(yǎng)志的孝道觀影響了中國歷史2000多年。

宗圣公祠分前、中、上三廳。前廳三門六開,正門入口置一對龍頭石鼓。廳頂或雕或刻或畫,各種圖案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廳頂正中那直徑2米有余的騰云團(tuán)龍,神采奕奕,動感十足。

跨過高高的門檻,進(jìn)入中廳,迎面便是一個大天井,約100平米見方,這使得寬闊的中廳絲毫不用擔(dān)心采光問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天井正中,一口古井赫然在目,至今仍水清泉暢。這種上有天井、下有水井的形制,在贛南客家祠堂中是極為罕見的。

中廳高堂,正掛一牌匾,-三個遒勁大字——“崇孝堂”。此乃本族先人、明朝萬歷年間進(jìn)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的曾汝召所題。古往今來,全南在外為官者不多,高官尤少,曾汝召乃其中翹楚。《全南縣志》載,汝召為官績著,曾-力陳民生疾苦,免除了朝廷增攤給家鄉(xiāng)的稅銀,還曾痛諫萬歷皇帝革除“左道”之弊,“慎微戒忽”。如此剛直不阿、心懷蒼生的-,在昏庸-的大明萬歷朝可算是一個另類吧。從匾名所題,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老先生在弘揚祖訓(xùn)、教化后人方面亦毫不含糊。曾子的孝道思想已成為一種精神風(fēng)范,于曾氏宗族世代薪火相傳。

從中廳沿回廊,轉(zhuǎn)過門屏,即步入上廳。上廳又留有一天井,約30平米見方,采光極佳。抬眼望廳堂,前檐又掛一牌匾——“簪纓世家”,右柱書“簪纓輔國政”,左柱書“世家藏經(jīng)綸”,彰顯出曾氏宗族書香傳承、仕人輩出的無尚榮光。

廳頂便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圣地。設(shè)有一巨型神龕,翕座為馬鶴獅麟等吉獸花板,側(cè)為棋盤狀花格窗,美倫美奐,肅穆莊嚴(yán)。曾氏祖先牌位即供奉于此,上百塊神主牌分幾層陳列,密密麻麻,蔚為大觀。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三,當(dāng)?shù)氐脑献谟H都要在此舉行“太公會”儀式,擺酒設(shè)宴,祭祖祈福,一派喜慶熱鬧景象。據(jù)專家考證,“太公會”是全南這支曾氏所獨有的習(xí)俗,流傳至今已400多年,集中體現(xiàn)了崇孝、守信、向善、和諧的行為理念,頗有曾子遺風(fēng)。

上廳兩側(cè),各建有一樓閣,分別置廂房2間。佇立樓閣,古祠建筑之匠心獨運一覽無遺:祠堂依客家民居風(fēng)格合院而建,又與墻厚、窗小、天井窄、光線暗之客家民居傳統(tǒng)迥異,氣勢恢弘,落落大方。更令人稱奇的是,整座祠堂由54根直徑為0.42米或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撐,所有橫梁均呈微弓狀,棟梁則由榫連接,榫背用橫契鎖定立柱,無論是整體考量,還是細(xì)節(jié)設(shè)計,無不契合力學(xué)原理。這使得宗圣公祠雖經(jīng)600余年風(fēng)雨滄桑而仍巍然屹立。

巍巍宗圣公祠,將同一血緣的宗族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其豐富的人文積淀、獨特的古韻風(fēng)雅,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不同血緣的人們,走近它,瞻仰它,探尋和品味那份厚重的客家文化


>>全南天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