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香港 > 沙田區(qū)旅游

曾大屋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曾大屋

曾大屋(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于沙田博康邨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qū)內(nèi)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圍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曾收容逃難人士,所以被尊稱為“曾大屋”。

起源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又名曾三利)于1848年建造,歷時二十年,至1867年才建成。曾氏建宅的起源:1、曾氏在西灣河經(jīng)營石礦場,并在筲箕灣開設(shè)三利石廠,后來致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2、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劫漁船得咸魚16甕,登門求售,曾以每甕800錢買下,后來他發(fā)覺咸魚下面全是金銀,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結(jié)構(gòu)

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呎,采用了曾氏的五華老家的建筑風(fēng)格──堡壘式的格局,圍墻采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筑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臺,用以對付盜賊的侵襲。本來曾大屋外面有一條護城河圍繞整座堡壘,以吊橋銜接,但現(xiàn)已遭填塞,吊橋亦拆去。

村內(nèi)的建筑主要分上、中、下三廳,廳與廳之間有天井分隔,這三個廳又稱為三楝上下進與左右兩橫屋相連,形成棋盤狀,圍屋內(nèi)有住屋99間,取其長長久久的好意頭。圍村入口有三個大門,中門最大,門頂圓拱形,四周以麻石砌成,門頂石匾鐫刻著“一貫世居”,門上有酸枝木和鐵枝制成的門閂,并有一道鐵門。正廳門前有“大夫第”木匾和“祥征萬!笔。庭院內(nèi)還有兩口井。曾大屋的建筑充滿官家氣派,將防御和抗敵的因素集于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香港沙田區(qū)沙角街沙田2號

乘車線路:乘170路、182p、182路;九巴47x、81k、82m、82s、85a、89b、n281路前往


>>都爹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