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貞觀
天貞觀(第六批國保)
時代:明至清
地址:離石區(qū)城北鳳山
俗稱鳳山道院。創(chuàng)建于宋,是為祭祀宋代道祖陳希夷和其門徒明代道士孫云際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毀,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間進行過較大維修、擴建。道院分上下兩院,建筑依山就勢,現存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孫真人殿、讀書樓、陳摶殿、黃寶壇玉皇樓、雷公殿、三官樓,附屬建筑有老爺廟、土地廟、五道廟、石碑坊等。
陳摶殿又稱白云洞,是道院主要建筑之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頂。殿內現存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修建武當山宮觀感應之圖》壁畫30余平方米。
天貞觀景區(qū)亦名鳳山道院,俗稱上鳳山。位于離石市城區(qū)北側的三陽云鳳山上。是古代石州境內著名的道院。始建于西漢,元代重建。后毀于兵燹。明景泰元年(1450)重新修建,工程歷時六年方告竣。相傳,漢武帝求仙曾過此山。明代,道士孫云際隱居鳳山修行50年,以畢生的精力著力于道觀的修建,F存有碑碣石刻可以作為作證。
現存的建筑物保留有歷代擴建、修葺的痕跡和建筑特色,F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道觀建筑群依山而建,居高臨下建在山腰。座北面南,布局疏朗,神界寬闊。建筑群依山就勢,分為上院、下院和外院三部分。下院的中央建有望神樓,東有雷公殿,三官殿,西有希夷殿和嗣堂。
望神樓,又稱凌虛樓,座落在下院的中央。分為上下兩層,建筑平面呈正方形,系重檐歇山頂造樓閣式全木結構建筑物。內四柱通天,支撐著樓閣的全部重量,四周圍是12根明柱。樓體雖然不甚高大,但是遠遠望去有凌云騰空而起之感,頗具風格。上層是玉皇大帝殿,內祀主像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稱為“昊天金闕無尚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亦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簡稱為“玉皇大帝”或“玉帝”。據《玉皇本行集經》載:玉皇大帝本為嚴妙國的王子,舍棄王位,與普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度化群生。歷三千二百劫后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如來,又經億劫始證玉帝。傳說為總執(zhí)天道最崇高之神,如人間之皇帝。又據《宋史·禮志七》: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上玉皇大帝圣號曰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又“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下層是靈官殿,內祀玉樞火府天將(即王靈官),道教奉祀的0神之一。王靈官,本為宋代徽宗在位(1100-1125)時人,俗姓王,名善,原為一名術士,曾經受蜀人薩守所傳符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嗣后被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年間(1403-1424)封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神廟”,宣德年間(1426-1435)改為火德觀,觀內塑王靈官像,面赤,三目,被甲執(zhí)鞭,為鎮(zhèn)守山門之神。
雷公殿,亦稱雷聲普化天尊殿,頂為硬山造,面闊三間,總長9.8米,進深五檁三椽總深7.2,檐下斗拱鋪作完整,整體上顯得十分壯觀。殿內祀雷公等座像五尊,雕塑手法較為粗狂,系近年來依原樣重塑之像。雷公亦稱雷神,雷師;是古代深化傳說中的司類之神!渡胶=洝ず葨|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在往東為三官殿,座東面西,下為三孔丹青磚窯洞,上面建有懸山造古建筑三間。寬10.20米,進深五檁三椽5.50米。內祀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于上元,主賜福人間,地官生于中元,主赦免罪惡,水官生于下元,主消災解厄。
希夷殿,亦稱白云洞建在下元之西側,專門為祭祀陳摶祖師而建。是改道觀內的主殿。懸山造木結構建筑,面寬三間,寬10.50米,進深五檁四椽,9.20米。檐下施斗拱五鋪,均經過工匠們的精雕細刻。
上院建有讀書樓、孫真人殿、姜真人殿、三清殿和道宿。讀書樓面寬五間,是鳳山書院的講習之所。明代汾陽縣人孔天胤以及明清兩代有多名學子為求功名在此就讀。系硬山造木結構廳房建筑。座南面北倒座在下院的嗣堂之上。北側的孫真人殿為單孔窯洞。內祀道士孫云際站立像。迤東為道宿,西為姜真人殿。
三清殿建在上院的西側,系懸山造全木建筑結構。殿內祀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兩山屋面出挑,屋頂施以各種花卉圖案的筒脊,兩端為蒼龍教子獸吻。面闊三間10.50米,進深8.8米,出檐深遠,方斗曲拱斜昂四鋪作?v橫交織,層次相疊,不僅加強了柱梁枋檁之間的結合,逐層支撐著屋頂的全部重量,而且極具裝飾性和較好的藝術效果。映襯得建筑物在整體上更加宏偉壯觀,碩大雄健?芍^“千櫨赫奕,萬拱竣層”。
外院原建有北岳廟、元天圣母廟今已無存。關帝廟和土地廟至今尚存。山門以外,80年代(人民政府撥款50余萬元)新筑的石階與山下相通。同時在鳳山的山頂部辟建鳳山公園,共有仿古建筑六處。建在山頂的人民作家李束為紀念碑和呂梁地區(qū)教育紀念碑均已成為離石市城區(qū)的勝景。登臨鳳山之巔,離石古城三山環(huán)抱,二水縈繞之勢盡收眼底。
電話:0358-8231149
傳真:0358-8221639
地址: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q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