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茶馬古道(金山丫口茶馬古道)位于鎮(zhèn)沅縣和平鄉(xiāng)麻洋村馬鹿塘組,據(jù)調查該段茶馬古道石板路面鋪設于清代,該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長200米,寬2米,用石塊砌成,沿途經恩樂、者干河至麻洋村,過金山丫口,到達新平、雙柏、昆明等地,為當?shù)厣鐣⒔洕陌l(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清代哀牢山主要通道之一,對研究茶馬古道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
哀牢山茶馬古道(新?lián)岢潜遍T遺址)位于鎮(zhèn)沅縣古城鄉(xiāng)政府駐地北面200米處,長33米,寬2.3米,石臺錯亂重疊,臺階腳有一小石橋,古城門在清代時期稱為新?lián)岢潜遍T,北上經玻烈橋到恩樂、景東,到達大理,南門沿把邊江下到寧洱梅子鄉(xiāng),再到德安、臭水、磨黑古鎮(zhèn),是滇西至東南重要茶馬古道,城北門遺址20公里處是清代玻烈橋,南門500米處有一段長800米寬2.3米的古道,為清代古城茶馬驛站遺址,具有一定歷史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
廣恩橋遺址位于鎮(zhèn)沅縣民江村與恩樂老街河岸,建于清初,橋長188米,石墩架木,兩旁蓋瓦房50余棟,者樂甸(現(xiàn)思茅)土司先世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土司官刀佩墇同客民游,世毅重建,雍正五年(1727年)大水泛濫沖毀,雍正八年,知縣譚論復修,五十二年知縣劉潯額叫廣恩橋。道光三年(1823年)知縣譚論復修,道光六年,知縣余炳虎章典史張釗追修,同治元年此橋又遭焚燒。民國中期修成石墩木面橋,解放初期橋被河水沖毀,現(xiàn)僅存石墩四個,其余被江岸泥沙覆蓋,石墩部分于1973年建恩樂大橋用石料被拆用。現(xiàn)西岸橋墩高4.2米,寬12.6米,長9.7米,保存完整。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水井梁子通行關卡規(guī)定行文碑刻位于鎮(zhèn)沅縣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馬古道上,距城區(qū)2公里。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間古道通行驛站關卡,通行關卡規(guī)定行文刻于長1.9米,寬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條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字跡嚴重風化,勉強能看到部分石碑內容。該碑刻是茶馬古道上不可多得的歷史物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13年9月16日由鎮(zhèn)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衰牢山古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