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佛殿,殿內(nèi)因有11米多高大悲彌勒站佛而得名。進深34米,寬26米,高20多米,分前堂、拜殿、甬道、內(nèi)陣外陣幾個部分組成,其規(guī)模之大,為馬蹄寺石窟之最。拜殿左、右、后三面開甬道相互連接,甬道兩壁開四十六個窟龕,塑有35位普明大日如來,均為元代風(fēng)格。大悲彌勒站佛,右手微握拳置于胸部,左手下垂,馬蹄寺僧人傳說:“大悲彌勒大佛弟兄三人出外準(zhǔn)備周游到佛教五大名山,途中老大在張掖等待,老大睡著了(指張掖睡佛)”,老三在馬蹄寺起程,該站佛面朝北眺望,確有趕路的樣子,0到山丹,忽然想起二弟兄,就坐在那里歇息。前堂的壇基上曾有三層高低不齊的佛像和藏傳0神,整個大殿中眾佛薈萃云集,像一個正在進行熱烈,嚴肅的辯經(jīng)場面,氣氛異常壯嚴、肅穆。兩側(cè)的壁畫是明代早期作品,由常嘉輝留日勤工儉學(xué)捐贈一千元加固后,兩副壁畫至今保存完整。大殿中央的地石上鑲著一塊青石板,卻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很古之前,有一位王妃,據(jù)說是羅哲培王子的妃子叫更增拉毛,為人善良,深受百姓愛戴,有一次感到十分口渴,路過南寺山腳下的一條泉水邊,雙手捧起清烈的泉水來解喝,原來有一條水妖,藏語叫:“魯”,被王妃飲入腹中,水妖潛入王妃腹內(nèi),王妃不醒人事,變成了一位羅剎女。此羅剎女兇猛異常,吃人吃畜,使地方上人畜逐年減少,沒有一點生機,民眾苦不堪言。文殊菩薩大發(fā)慈悲,便從西藏指派大成就者──阿哇杜德瓦,持文殊菩薩的七星寶劍前來制服這一妖女。
大成就阿哇杜德瓦到此地一個牧民家,晚上住宿,家中主人說:此地有一妖女,兇猛異常,你不要在我家寄宿,半夜里妖女必定要來,十分危險。大成就也叫仙者,仙者說:“不要怕,我有制服她的辦法”,待到深更半夜,刮起一股冷風(fēng),這個妖女便出現(xiàn)了,長發(fā)披兩肩,垂著兩個長長的0,忽現(xiàn)忽隱,變換莫測,大仙者,誦咒語施法術(shù),將王妃腹中的水妖“魯”與其身分離,王妃此時也不省人事,仙者乘機用七星寶劍向這水妖砍去,水妖見勢不妙,便變成一條大毒蛇,張牙舞爪,企圖呈兇,仙者舉起七星寶劍便把這毒蛇,剁成九段,分別埋到北寺山腳下的低洼處,50年代在那兒有八個石堆,現(xiàn)在仍能見到幾處遺跡,而毒蛇的頭尾壓在北寺藏佛殿大悲彌勒站佛前一塊青石板下,青石板至今放在原位置上,而七星寶劍1958年丟失,三十年后失而復(fù)得,現(xiàn)存石窟中。過去每年正月初三,寺院上的僧人誦完經(jīng),眾僧到此,舉起右手,左腳踏在這塊青石板上,以馬步弓形的姿態(tài),口中發(fā)出“唉!”的喊聲擊著手掌,同時,踏在石板上一只腳點三次,這樣的動作和喊聲連續(xù)重復(fù)三次,表示將妖魔徹底制服了,讓妖魔永不得翻身。
女妖斬斷后,王妃蘇醒過來象做了一場惡夢一樣,十分感激大仙者,拜其為師,便皈依佛教,她請高手匠人仿仙者雕刻一尊玉石像供奉,后怕有失,就將玉石像裝進大悲彌勒站佛腹內(nèi),所以叫藏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