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其位于今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qū),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開始名叫“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fù)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fù)原名。唐朝魏征撰寫、歐陽詢手書《九成宮醴泉銘》,立一石碑。此碑銘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甚大。
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蓮山,東臨天臺山。院內(nèi)樹木參天,花團錦簇,環(huán)境優(yōu)雅。內(nèi)豎兩通號稱“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的碑石: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198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了兩座仿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吸引了國內(nèi)外大批游人前來游覽參觀。九成宮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開始名叫“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fù)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唐高宗時曾一度改名為“萬年宮”,意指頤和萬壽,后又恢復(fù)原名。《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歐陽詢書。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瑫24行,行49字。此碑用筆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wěn)健。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泵髭w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碑亭,位于麟游縣縣城的西北部(九成宮宮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蓮山,東臨天臺山。院內(nèi)樹木參天,花團錦簇,環(huán)境優(yōu)雅。內(nèi)豎兩通號稱“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的碑石: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198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了兩座仿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吸引了國內(nèi)外大批游人前來游覽參觀。
(一)“三絕古碑”—九成宮醴泉銘碑
唐《九成宮醴泉銘》碑現(xiàn)存于麟游縣城西北角(九成宮路1號)。據(jù)碑石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首次駕幸九成宮,在西城之陰以杖搗之,有泉隨而涌出,其水清澈如明鏡,其味甘甜如美酒,故名醴泉。
敕命宰相魏征撰文,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鐫碑立石,以記其事。李世民是千古名君,初到此地即發(fā)現(xiàn)醴泉;魏征為初唐賢相,直言諫君,文采斐然;楷書大師歐陽詢晚年書法藝術(shù)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之境界,授命書寫,世譽“三絕”。
一千三百多年來,此碑以文章書法而俱佳,不愧為“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對中外乃至世界漢字書法影響極為深遠。瞻碑的海內(nèi)外書家游人紛至沓來,嘆為觀止。此碑一九七九年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書法藝術(shù)名碑,一九九六年六月又被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
(二)萬年宮銘碑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李治改“九成宮”為“萬年宮”,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駕幸萬年宮避暑,時年27歲,御制御書了萬年宮銘碑,并敕命中書門下隨從文武三品以上及學士四十八人自書官職、姓名于碑陰,立石于萬年宮永光門外。后世移至現(xiàn)址,流傳至今。碑文為駢體文式,對仗工整,聲韻鏗鏘。文中對萬年宮的宏偉建筑、山川形勝、風景氣候贊美有加,同時他面對“貞觀之治”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誓作一代英名皇帝的情懷。是他年青時文章書法的代表作和才華橫溢的見證。備受書家和愛好者的贊譽推崇。
此碑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書法藝術(shù)名碑,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門票價格: 旺季:12淡季:12 咨詢電話: 0917-7960321
郵編: 721500 景區(qū)地址: 麟游縣縣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