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呼倫貝爾市 > 鄂倫春自治旗旅游

嘎仙洞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嘎仙洞遺址
嘎仙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嘎仙洞位于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zhèn)西北方向9公里處,是鮮卑族人的發(fā)祥地。“嘎仙”是鄂倫春語,“獵民之仙”的意思。鮮卑族是中國古代東北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世居中國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鮮卑部落創(chuàng)建了北魏王朝,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shù)民族。

大興安嶺北段頂巔,峭壁嶙峋,草木滿山,溪水盈盈,嘎仙洞就坐落在這里一座高百米、長約千米的花崗巖峭壁上。沿人造梯而上,登高約25米就到了洞口。洞口高12米,寬19米,洞內南北長92米,東西寬27-28米,穹頂高20余米,猶如大廳,可容數(shù)千人。洞內正中有一塊被稱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來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員聚會的地方,洞內地面雜陳著碎石獸胄,有明顯的火燒痕跡。洞內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燾派遣中書侍郎李敞來祭祖時刻的銘文。

嘎仙洞為天然大型山洞,離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內南北長90余米,東西寬約28米,穹頂最高處20余米,略分為前、中、后3室,面積約2000平方米。洞內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內發(fā)現(xiàn)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書侍郎李敞祭祖時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側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體古拙,介于隸楷之間。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證明了嘎仙洞就是《魏書》中提到的拓跋鮮卑的祖廟石室。

傳說很早以前,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蒼松翠樺濃蔭蔽日,遍地野花盛開,燦爛似錦;冬季,皚皚白雪蓋山林,一片銀色世界,-雪原中自由奔馳著各種動物,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人,世世代代在這里過著和平、幸福的生活。沒想到,有一天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軀體龐大、面目猙獰的吃人惡魔。它住在山巔崖的一個山洞里,窺探著人們的行動,只要發(fā)現(xiàn)獵人進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將人殘害,鄂倫春人受害者不計其數(shù)。勇敢的鄂倫春人為了消滅這個惡魔,多次組織青年獵手上山去和它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術厲害而失敗了。鄂倫春人并未因此喪失斗爭的勇氣和信心,就這樣一直斗爭了許多年,鄂倫春人始終不渝的斗爭精神終于感動了上天的嘎仙。嘎仙與惡魔比試,先讓惡魔將洞口的一塊石頭搬走,結果惡魔輸了,他們又比試箭法,嘎仙將石頭的正中心射穿了一個車輪般大的一個圓孔。惡魔看到嘎仙的本領比自己強大,就逃之夭夭了。人們怕惡魔再次返回森林,就在它住過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惡魔三次過海眺望,看見嘎仙屹立的雄姿就不敢回來了。

從此,鄂倫春人自由地在大興安嶺的叢山密林中打獵、生活。為了紀念為民除害的嘎仙,人們把惡魔住過的山洞改名為嘎仙洞,把大石頭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為窟窿山。

阿里河鎮(zhèn):鄂倫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鎮(zhèn),位于大興安嶺東南麓,是鄂倫春自治旗各族人民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的中心。阿里河東連北國林城加格達奇,西鄰鄂倫春自治旗吉文鎮(zhèn)和甘河鎮(zhèn),全鎮(zhèn)總面積為4541.4平方公里,鎮(zhèn)區(qū)面積為16萬平方米,耕地面積5580畝,草場面積為150平方公里,林地面積為4000平方公里。阿里河鎮(zhèn)轄15個社區(qū),4個行政村,鎮(zhèn)內外駐企業(yè)有阿里河森工公司…… 阿里河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