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 > 克孜勒蘇州 > 阿圖什市旅游

新疆三仙洞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新疆三仙洞

當(dāng)?shù)厝朔Q為脫庫孜吾吉拉佛窟。位于阿圖什市西20多公里的阿圖什鄉(xiāng)塔庫提村恰克瑪克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三洞并排,離地面大約有20多米高。每個洞穿高2米多,寬1米多,洞口均呈長方形,宛如門框。洞內(nèi)均分前、后兩室,前室長寬約4米,高約2.5米,后室較小,約為前室的一半。中間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畫未能保存下來,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坐佛,惜已殘毀;西側(cè)的石窟,石質(zhì)外露,壁上鑿痕縱橫,空無一物;唯東側(cè)的石窟保存有珍貴壁畫和藻井,沿壁四周畫滿大小不同的佛像約70多尊,洞窟頂部藻井為一蓮花,中間的蓮子歷歷可數(shù),藻井四周各繪有高50厘米的坐佛。內(nèi)一坐佛,身披方格形圖案組成的袈裟,由寶藍(lán)和赭石色相間繪成,背后繪有菩提樹葉,這種服飾,僅在壁畫中可見。后室繪有一立佛畫像,造型十分優(yōu)美。佛像上身袒露,石手托物置于腰際,左手自然下垂。其服飾與眾不同,下半身為綠、藍(lán)、紅三色相間的橫紋,這在佛教畫像中頗為罕見,很有研究價值。據(jù)初步考證,此洞窟很可能是自漢代佛教傳入我國后,我國最西部保留下來的最早一個個佛教洞窟藝術(shù)遺跡,距今至少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這對于研究石窟藝術(shù)和我國佛教東傳的歷史,具有十分重的價值。


>>吳登云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