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平頂山市 > 葉縣旅游

葉公陵園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葉公陵園
葉公陵園為文化旅游景點。

葉公陵園是平頂山市外八景之一,有詩《葉陵懷古》云:

巍然陵墓郁蔥蔥,四海尋根朝葉公。

報國揮戈安社稷,恤民治水勸桑農(nóng)。

好龍精刻千秋畫,傳訛無妨一世雄。

畢竟人間傳正道,五洲赤子仰宗風。

葉公陵園座落在距平頂山市區(qū)30多公里的葉縣舊縣鄉(xiāng)舊北村西北約1.5公里處.據(jù)《葉縣志》記載,葉縣古墓葬眾多,以舊縣鄉(xiāng)澧河兩岸的古冢群為著,并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葉公墓、三皇冢、王喬墓、牛鳳墓等影響較為深遠.

葉公陵園是葉公沈諸梁的墓冢,據(jù)《漢書》注:“〈皇覽〉日:縣西北去城三里,有葉公沈諸梁!!碑?shù)鼐用穸喾Q其為“葉墳”。由于年代久遠,葉公墓幾乎夷為平地,1982年,葉氏后裔在葉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培土立碑,成高3米,方40米的“葉公墓”。葉公陵園占地12畝,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前有開闊的原野,后有綿延不息的澧水,不失一方絕好的陵園佳作。

由葉縣縣城乘車沿鄭南公路向南約15公里,至舊縣鄉(xiāng)舊北村,在距葉公陵園約1公里的地方,就隱約可以尋到葉公的蹤跡。舊北村中心街向北約0.5公里(劉秀廟西南處)。有碑日:“問政處”,這里記載著當年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過葉的遺跡。當?shù)厣狭诵┠隁q的居民多數(shù)都能說出關(guān)于葉公和孔子的故事。自問政處向西北即至葉公陵園。遠眺葉公陵園,給人一種雄渾和大氣之感,自然也少不了作為陵園建筑所特有的莊嚴和肅穆,一方三線的整體布局,儼然一幅古建筑的極品,葉公陵園的正門朝向南,微向東,門樓采用仿古琉璃瓦建筑樣式,大門為木質(zhì),設(shè)六扇相互對開,其上均為繪畫和雕刻,以龍居多,且正門壁上鑲有金匾,書曰:葉公陵園。屋頂為雙重,有造型,上嵌圖案,四角處均有龍型,呈欲飛騰狀?绮饺腴T,則有一十八根支柱立于屋內(nèi),整座門廳的重量都由這些支柱支撐。無論是門外遠觀或是屋內(nèi)細賞,其明暗交織的色彩是最能讓人注視的,以黃色和紅色為基調(diào)的色彩搭配,很自然的就呈現(xiàn)了陵園的特具風格和獨有神韻。

進正門后走過一座小橋,再經(jīng)200平方米的開闊地,便可來到與正門相對的二門.二門即是原來的正門,后因葉縣人民政府組織擴建,將其圈住,并新建正門。這二門與正門采用幾乎相同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樣式,有所相異的是其支柱的數(shù)量,一十二根支柱就已經(jīng)將整座建筑支撐的巋然不動,門前兩側(cè)均置石獅一蹲,四目微向,高約2.5米,底座刻有居臺灣高雄捐贈人的地址和名諱。入二門,便可欣賞葉公陵園的內(nèi)景。自二門向主建筑祭壇間的通道稱為神道,在神道的兩側(cè)植有松柏,花草,至鳥語花香時節(jié),游人可以于此賞花、小坐,遒勁的松柏避陰,芳香的花草宜人,即使置身于陵園,也能夠感到性情的陶冶,既不失莊重又不乏情調(diào),這是建筑者的一處妙筆所在。立于神道右側(cè)的功德碑格外顯眼,碑身高約3米有余,上載捐資修建葉公陵園單位及個人的名字,以資萬古流芳。

當走盡神道,立足于祭壇前,先不要著急往上行,各居祭壇兩側(cè)的碑亭更是可目。左側(cè)一亭,上有文字名日興祖亭。興祖亭采用古建筑樣式中的六角亭建筑,正門兩側(cè)懸有葉昌桐先生題寫的楹聯(lián):百世莫忘先祖德,千秋永盼后人賢。亭內(nèi)正方有碑一座,其上鐫刻有時任國家政協(xié)副主席的葉氏后人葉選平所題寫的:葉氏之蹤等字樣。亭身上方六側(cè)均繪有竹、山、水等圖案,正上方為傳說中的二龍戲珠,繪畫技藝精湛、惟妙惟肖,把葉公好龍的個性和盤托出,以寄寓后人。右側(cè)一亭,為望慈亭。正門兩側(cè)石柱有葉縣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汪安邦先生親筆題寫的楹聯(lián):鐘銘偉績耀千秋,簡刻豐功芳萬代。與興祖亭的布局完全一致,也有一座石碑立于亭門正前方,上有葉氏后人親筆題寫的文字:葉氏之根。繪畫也同樣以龍和竹、梅居多。

欣賞了風格炯異的碑亭之后,可以到祭壇之上去感受焚香祭祖時的場景和心情。神道連接祭壇的通道是十級階梯,寓意大團圓,整座建筑被置于高約1.5米的土方上,高大、巍峨,同樣采用正門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樣式,只是廳門為20扇對開的造型結(jié)構(gòu),門前放一鐵制香鼎,是焚香祭祖時才用到的器具。

在祭壇的正后方,就是陵園的核心——葉公沈諸梁的墓冢。整座墓冢呈圓型,周圍有石磚圍砌,直徑約50米,正前方有高約4米左右的墓碑,威嚴、鐫秀,其上刻有葉姓始祖葉公沈(諱)諸梁之墓字樣。四周有蒼松翠柏環(huán)掩,石刻碑林相映,更顯神威和莊重、肅穆。葉公墓以它特有的靈氣和氣派讓人們急于識其廬山真面。倘若置身于墓頂喊話或擊掌,會有回響,這不失為一處奇景。


>>寶豐白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