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區(qū)中心東湖之中,北臨民德路,南臨中山路東濱蘇圃路,面積約13公頃。唐憲宗元和三年(802年),觀察使韋丹為除水患,首倡治湖、浚淤植柳、后遂有“萬柳堤”及“黃金堤”。杜牧曾贊其為“十頃平湖柳堤合”。自此以后東湖即為著名風(fēng)景湖。明代以后,分成東、西、北三湖,民國以后,以紅石壘岸,北湖又成南、北二湖,今之西湖、有橋涵相通,宋以后統(tǒng)稱為東湖。東湖之中有三座小島,其中兩島于八一公園之中,即百花洲和少年宮所在地。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歐陽修有五絕詩《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埋《蝶戀花》詞序中有“百花洲老桂盛開”句。南宋紹興年間,豫章節(jié)度使張澄建“講武亭”于南洲,以習(xí)水軍,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布政使彭家屏?xí)ⅰ鞍倩ㄖ蕖比,巨碑后斷損。1983年11月重新勒石,并建石質(zhì)碑亭一座。八一公園清代為貢院,1932年辟為湖濱公園,1946年4月3日改稱為介石公園。1950年7月定今名,總面積237公頃,陸地面積64公頃。園中林木繁盛,花團錦簇。公園可分為湖區(qū)和陸區(qū)兩部分。湖區(qū)主要景點有東湖、百花洲、百花橋、冠鰲亭、蘇堤、蘇圃、水木清、華館、九曲橋、湖心亭、船塢碼頭等。陸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廣場,立有晉、唐、宋、元、明、清各朝石人石獸十余尊,又有茶室、兒童樂園、溫室等,以供游人憩息。
該園處于鬧市中心,綠蔭如蓋,湖水蕩漾,“豫章十景”中的“東湖月夜”及“蘇圃春曉”均在其中。由于鬧中取靜,每天游人如潮,且每年園內(nèi)均舉辦大型花卉或花燈展,吸引不少游人前往。
此處原為菜園,后被美、英、法三國駐盛京領(lǐng)事館占用。解放后,這里被辟為公園,因修建施工時解放軍官兵協(xié)助共建,因此定名為"八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