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位五河縣淮河以北武橋鎮(zhèn),地處皖東北,與江蘇交界,境內(nèi)一湖一山連三縣(天井湖、龍岡山;五河縣、泗縣、泗洪縣),礦產(chǎn)、遺跡、傳說三美并存。
關(guān)于彌陀寺的來歷,當(dāng)?shù)赜羞@樣一種說法。相傳明末清初,天井來了位年過七旬的老和尚,老和尚晚上睡在陳呂莊東面的沙灘上,白天到周圍村子里化緣。和尚心地十分善良,化緣時要米要面,不要錢,他們還時常將化來的米面周濟窮人。時間長了人們才知道他是山東蓬萊島上的弘明和尚,一生云游四方,以化緣修廟為德。據(jù)說他已修了八十座廟,再修一座就是九九八十一座,達到佛家的造化了。老和尚白天化緣,晚上做法運土、建廟,每天清晨起來,周圍的人們都能看到廟又長高了一截,可誰也不知老和尚是如何建的。據(jù)傳當(dāng)時后大殿剛落成,天降暴雨,廟臺東邊的大溝里從上游淌來一根大檀香木,和尚將檀木雕成如來佛像。當(dāng)時廟宇前后大殿各6間,東西廊房各4間,廟臺四周100多畝均為廟地。弘明和尚將寺廟定名為彌陀寺。也有后人傳說,老和尚到這里,共建九九八十一座廟,已經(jīng)迷了頭,所以這廟才迷頭(陀)寺。寺廟落成后,老和尚收了一些徒弟,其中造詣較深的有大弟子恒
仁,二弟子恒智。
當(dāng)時寺廟興旺,每天鐘聲、誦經(jīng)聲不絕于耳,燒香拜佛的人車水馬龍,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廟會,從清晨到深夜,廟內(nèi)高香繚繞,廟外人山人海,耍龍獅、玩花燈、打拳賣藝的應(yīng)有盡有,十分熱鬧。
傳說彌陀寺廟臺是建在一只神龜?shù)纳砩希徽撎炀疂q多大,廟臺從未被淹過。據(jù)說每到深夜,神龜都要馱著寺廟到天井湖洗澡,有時一大清早,可以看到廟臺四周的樹梢上掛有天井湖的水草。有一年,弘明和尚認為神龜要走,于是在四個爪子方位蓋四座神廟,將神龜鎮(zhèn)住。后來,弘明高僧活到99歲,禁食數(shù)天,盤腿合掌坐在一個特制的淺藍色帶蓋在瓷缸內(nèi)涅監(jiān),生前命恒仁、恒志兩位弟子將他深葬在廟臺的北坡。為了安全,弘明的兩個弟子,又將弘明的遺體轉(zhuǎn)移深葬他處(傳說當(dāng)時移葬時打開缸蓋,高僧仍完好坐在缸內(nèi),只爛掉一個大拇指)。直到1960年朱圩村街南隊在廟臺的東北大溝東坡耕地時發(fā)現(xiàn)這只(神盒)蓋缸,另有兩只小缸,當(dāng)時放在街南隊莊屋里保存著。
彌陀寺毀于清末洪水,1942年至1945年抗日期間,徐崇田、周政、黃辛白、錢正英等革命前輩在廟址上籌建泗五靈鳳中學(xué)(始稱“路東中學(xué)”,現(xiàn)為彌陀寺中學(xué)),向廣大熱血青年傳播革命火種,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并為國家培養(yǎng)出大批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