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鎮(zhèn)上的王家巷里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何家宅,在晚清的時候這座宅院被賣于了朱家,一代傳奇人物朱履先就出生在這座宅院里。這座宅院現(xiàn)在已經改名為朱履先中將府,這是因為它的主人朱履先曾任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整座中將府現(xiàn)存房屋二十八間,占地1367平方米。中將府大門堂中央懸掛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字的匾額“中將府”。西側是朱德泰錢莊,由朱履先的祖父朱光華創(chuàng)建,“朱德泰”名號寓意“行善積德,和順安泰”。錢莊的誠信經營使朱家資本日益雄厚,慢慢積累了幾百畝良田,成為地方上有名的殷實之家。步入中將府,府中西側有一對廳,對廳里面是圖文展覽室,展廳全面介紹了朱履先將軍輝煌的一生。朱履先將軍自幼聰明好學,立志報國。19歲就留學日本,就讀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接受先進思想,此期間,他結識了黃興、孫中山,并加入了中國革命同盟會。留學歸來后,被慈禧太后授以舉人身份。雖然身在晚清朝廷,但他從沒有忘記革命理想。1911年武昌起義事成,朱履先作為前敵指揮官,率軍在南京雨花臺秣陵關舉行起義。攻打南京清軍時,他率團第一個沖上中華門城樓,為光復南京立下奇功。1912年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時,舉行閱兵式,28歲的朱履先擔任閱兵式總指揮,繼任中將師長兼南京城防司令。南京政府成立后,財政困難,孫中山決定裁軍,朱履先率先響應,并將5萬銀元裁軍費全部捐出。退役后袁世凱、孫傳芳、馮國璋、汪精衛(wèi)等人都曾請將軍出山,但都被嚴詞拒絕,直到1940年新四軍東進黃橋。朱將軍深明大義積極支持新四軍,帶頭為新四軍籌集糧餉,為黃橋決戰(zhàn)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1943年,朱履先被批準為不公開身份的中共特別黨員,1945年,朱履先主動將自家280 畝良田全部獻給地方政府分給農民,為次年的土地改革運動樹立了好的榜樣。解放后,朱履先身兼多職,忘我工作,為國家建設做出重要貢獻。中將府的議事大廳的上方懸掛著“吐氣揚眉”匾額,朱家曾因是平民百姓而被欺壓,所以先祖發(fā)誓無論如何要讓后輩出人頭地,揚眉吐氣。而朱履先中將一生正氣浩然,真正為朱家做到了這四個字。
地址: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zhèn)王家巷東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