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 > 武進區(qū)旅游

橫林趙氏宗祠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橫林趙氏宗祠
橫林趙氏宗祠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橫林趙氏宗祠,號永思堂,位于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趙家塘,祠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明萬歷八年(1580),因第十世趙士立無后,捐獻家產(chǎn)建成大祠堂(即今址),此后數(shù)百年間曾多次整修。2013年3月祠堂再修竣工,4月4日舉行祠堂竣工慶典。趙氏宗祠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六檁,硬山式磚木結構,三進屋脊各有特色,第一進為哺雞脊,第二進為夔脊,第三進為龍脊,屋脊的兩頭做成龍鳳鳥獸圖形,保留了明清風格。趙氏宗祠占地面積588平方米,建筑面積219平方米。祠堂南眺無錫陽山,北望清明山,堂前還有一條清澈的河浜,真是一處風景佳地。橫林西蓋趙氏是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趙德昭的后裔,始遷祖趙孟堙是趙德昭十一世孫,元朝時趙孟堙居浙江臨安府,任官揚州司戶、高郵州參軍,與湖州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同宗同輩。據(jù)《毗陵西蓋趙氏宗譜》記載:趙孟堙“由高郵返,道出常州,遇異人為卜宅及葬地,于常州武進縣之政成鄉(xiāng)筑‘傾蓋亭’。其時由西返浙,名之曰‘西蓋村’(即今趙家塘村)”。從此,趙氏在橫林定居。趙氏宗祠古樸典雅,名人輩出,兩百多年前,著名詩人、史學家趙翼曾在祠內(nèi)主持修譜。橫林趙氏宗祠是常州地區(qū)保持明清風格較完整的祠堂之一。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橫林西蓋趙氏在七百年間人才輩出,共出進士20多名,從元朝以來歷朝為官者更多,遂成為江南望族。橫林趙氏重視文化傳承,特在祠堂左側增設拱頂長廊,面積48平方米,兩側墻上鑲嵌著用大理石鐫刻的趙氏16位先賢簡介,其中有遠祖趙匡胤,清戶部尚書趙申喬,狀元趙熊詔,探花、史學家趙翼,民國財政部次長、審計院代理院長趙椿年,語言學家趙元任,香港常州商會會長趙國雄等。趙申喬(1644—1720),清康熙九年進士,是被康熙帝表彰的“清朝第一清官”和廉吏,長期任職戶部尚書,康熙“賜祭葬”,謚恭毅,雍正元年加贈太子太保,乾隆南巡常州時曾“諭祭原任戶部尚書趙申喬(狀元趙熊詔之父)祠,賜‘素絲亮節(jié)’匾額”。趙申喬墓在武進區(qū)嘉澤鎮(zhèn)。趙熊詔(1663—1721),字侯赤,又字裘萼,武進人,戶部尚書趙申喬長子,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七年(1718)他以大臣子弟從軍肅州邊防,出私財運軍需,節(jié)支歸公,趙熊詔處事恭謹,一絲不茍,嚴懲行賄--之徒,屬下為之敬服,他重操守,工詩文,尤致力于天文數(shù)理之學,因奔父喪過度悲痛而死,常州市區(qū)后北岸意園內(nèi)的魁星閣曾是其讀書處。趙翼(1727—1815),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進士第三名(探花),原已擬定為狀元,乾隆帝認為自清朝開國以來陜西省還未出過狀元,而江南出的狀元很多,為了鼓勵陜西多出人才,乾隆遂將殿試第三名陜西人王杰與殿試第一名趙翼對調(diào)。趙翼官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等。趙翼的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是乾隆朝三大詩人,時稱“江左三大家”,他的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shù)百年”更是傳揚天下。趙翼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代表作《廿二史札記》與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并列為史學三大名著。趙翼還有《甌北詩集》、《甌北詩話》等著作,有《甌北全集》行世。趙元任(1892—1982),號宣重,趙翼六世孫,清宣統(tǒng)二年(1910)趙元任以第二名成績考取清華學校庚子賠款留美官費生(第二批),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數(shù)學、物理,又轉(zhuǎn)哈佛大學讀哲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后任教清華大學,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精通多國文字,通曉我國33種方言。趙元任曾任美國語言學會主席,是世界著名語言學家,是開辟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音樂教育的前驅(qū)者。20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初,趙元任兩次回國探親,先后受到周恩來和鄧小平接見。趙國雄是香港著名實業(yè)家,香港常州商會會長,在推動香港與常州全方位互動,促進常州經(jīng)濟、社會、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上作出很大努力,2011年趙國雄向武進區(qū)捐資500萬,支持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并為常州與香港兩地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


>>骨成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