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廟始建于宋,位于現(xiàn)徐州市鼓樓區(qū)黃樓辦事處永康社區(qū)居委會河清路街道96 號,F(xiàn)存大成門、大成殿、月臺和尊經(jīng)閣臺基。大成門為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15.8 米,進深7.6 米,高9 米,木直欞門窗;大成殿面闊五間寬20.25米,進深13.1 米,高11.7 米,方格門窗,檐下三層斗栱;月臺長20.75 米,寬9.6 米;皆歇山頂覆琉璃瓦。原文廟格局完整,按照朝廷對地方孔廟的要求而建,共3路5進庭院,貫穿在南北中軸線上,占地近2萬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jīng)閣。大成門前為泮池,左右為配殿,東南角為奎星樓。是徐州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后因歷史原因僅存大成門、大成殿。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撥款對大成門、大成殿重新修建。北宋詩人陳師道曾為徐州文廟州學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義占據(jù)徐州,元丞相脫脫率軍以炮攻城,位于城南隅的文廟首當其沖,毀于戰(zhàn)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廟,由于黃水之禍,曾四易地址。到了清代,遷建于東察院的文廟已是“澤宮茂草鞠矣,傾圮湫隘甚”。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戶張膽捐資,再次遷建了徐州文廟。徐州文廟完全按照明清兩代朝廷對地方孔廟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進庭院,貫穿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占地近2萬平方米。在文廟的東南角是奎星樓。奎星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為文星?菢切问綖橹亻芰峭な,座落在水塘中間,周圍有雕刻精美的護欄?菢清莆鳛槠啐埍冢啐埍谇盀橛氨趬,墻額上有"道冠古今,天下文樞,德配天地"十二個大字,影壁墻的東西兩側(cè),分別為儀路、儀門,立有“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字碑。入儀路、禮門到欞星門,始可進孔廟。欞星為天鎮(zhèn)星,相傳為天上文星。廟門以"欞星"命名,意為孔子應天上星宿而降,同"奎星"一樣,主要是為了圣化孔子。入欞星門,是為泮池。泮池是學府的象征物,因而亦稱學府為泮宮。這座泮池為半圓形池塘,上有三孔石拱橋三座,橋長10米,寬1.5米。入泮池后是大成門。大成門又稱戟門,是登入大成殿的重要門戶。大成門后就是文廟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徐州文廟原有石碑10多方,記載著文廟數(shù)經(jīng)遷徙建修的經(jīng)過,隨著文廟的多次變遷,石碑多散落于外,其中戲馬臺上有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徐州重建儒學記”和云龍山送暉亭內(nèi)有清代狀元李蟠撰書“徐州文廟碑記”兩方,現(xiàn)在文廟大成門內(nèi)還嵌有張伯英書清康熙年間的"遷建文廟碑記"、民國二十九年“重修文廟碑記”,分別為張伯英祖上張膽撰文和張伯英叔父張云生撰文。這些碑刻在書法藝術和歷史資料上都有一定價值。
黃樓街道:黃樓街道辦事處于1956年1月4日建成,因轄區(qū)內(nèi)有名勝古跡“黃樓”,故取名黃樓街道辦事處,1959年遷至現(xiàn)在河清路64號,距區(qū)政府約三公里。 2004年3月7日區(qū)劃調(diào)整,由原來的黃樓、東站辦事處合并為現(xiàn)在的黃樓街道辦事處。轄區(qū)位于淮海路以北、環(huán)城路以南、中山北路以東、復興北路以西,是鼓樓區(qū)唯一的城區(qū)辦事處,轄區(qū)面積約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萬余人,辦…… 黃樓街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