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可澄墓位于貴陽市花溪以西4.5公里的磊花公路左側大秧田,坐西南向東北,占地50余平方米,墓前石碑高150厘米、寬75厘米,正中陰刻“任公志清之墓”。1989年9月,墓被盜,修復后批準將墓遷建,現(xiàn)為石墓,墓高2.5米,直徑3米,封土南北長4米,占地50平方米,墓前立有白綿石墓碑一通,并設仿石供桌及石凳。
任可澄(1878年—1945年),字志清,號匏齋,貴州普定人,他出生于世代書香宦官之家,是清末民初頗有聲望的人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時貴州推行新政,興辦學堂,任志清與唐爾鏞、華之鴻先后創(chuàng)辦師范傳習所、憲群法政學堂,通省公立中學、優(yōu)級師范選科等校,自任主講。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組織--預備會,任會長。辛亥(1911年)貴州光復后,任大漢貴州軍政府樞密院副院長。民國4年(1915年),任云南巡按使。袁世凱復辟稱帝,云南宣布獨立成立都督府,出兵討袁,任志清任顧問,起草討袁檄文。以后歷任云南省長、貴州省省長、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民國政府云貴監(jiān)察使等職。民國8年(1919年),任志清與楊恩元、王敬彝、聶樹楷創(chuàng)辦繼修貴州通志局,任總纂,主持修撰民國《貴州通志》一書,成書120卷,700萬字。其中《前事志》全出其手。
任可澄于民國34年(1945年)卒,始葬于花溪吉林小學北隅,后遷葬于花溪尖山村今麟山水泥廠。1985年因建花溪麟山水泥廠,由廠方遷葬于茶山坡。1990年5月中旬,在市、區(qū)兩級人民政府的重視下遷葬于大秧田松林坡。
1987年5月17日,經(jīng)貴陽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