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家大院即龍院村龍普路133號,該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詳?谷諔(zhàn)爭開始后,曾擔任過云南陸軍講武堂教員、《義聲報》總、云南官印局局長的惠我春移居到龍院村,購下了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稱為惠家大院。
惠家大院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其中西部有兩個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東部是一個大院,建有兩座二層樓房和幾間平房,是長工居住和堆放糧食農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為進出大院的門樓。
1939年秋天,敵機對昆明的空襲越來越頻繁,由于清華大學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許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帶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開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聯(lián)合大學常委、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西南聯(lián)大理學院院長吳有訓,物理系教授趙忠堯、趙九章,清華大學無線電學研究所所長任之恭,研究員范緒筠,葉楷,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余瑞璜,算學系主任楊武之,教授趙訪熊、姜立夫,外文系教授吳達元、楊業(yè)治以及之前就在此居住過的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等一共14位。
這些教授大部分都帶有家屬,大大小小約有四五十人之多,十分擁擠。除了后來建蓋的梅貽琦住房以及余瑞璜所住平房兩間外,其他都是3、4家人共住一棟上、下各三間的樓房,每家不過一兩間住房,每間房屋約有20多平方米,用木板或籬笆可以分隔為前后兩小間。其中楊武之全家8口、吳有訓家6口,更顯擁擠。楊武之的大兒子楊振寧當時是西南聯(lián)合大學學生,假日也隨同父母在此居住。
1943年后,日機的轟炸日漸減少,分散居住于農村的教授們先后搬回城里居住,只有清華特種研究所的余瑞璜、范緒筠家在此居住。1946年5月,余瑞璜一家最后搬離惠家大院。
新中國成立后,惠家大院被分給多戶農民居住,至2000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院內原來的房屋所剩不多,而且建蓋一些新房,難以確認那些是大師們住過的房屋,所以只將惠家大院門樓作為文物單位保護并進行了維修。此后,又對大院的的老房子進行了考證,證實門樓一側的一棟兩層樓房就是當年聯(lián)大教授的住房。
新中國建立后,居住過惠家大院的這批杰出人物中,吳有訓、余瑞璜、趙忠堯、趙九章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趙九章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在此居住生活的孩子們,后來也不乏著名的科學家和教授,楊振寧就是其中之一。
為記載這一段不該忘記的歲月,懷念一代大師們的高風亮節(jié)和輝煌業(yè)績,2003年3月,西山區(qū)人民政府將惠家大院門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時,明確將一側的兩層樓房作為保護的主要建筑。
信息來源:五華區(qū)文化體育局旅游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