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坵村位于高興鎮(zhèn)北部,東與崇賢鄉(xiāng)相連,南與長逕村近鄰,西與上密村交界,北與泰和交界,全村有17個小組,分別為山背、廟背、下坪、苧窩、青坑、橫崗、萬上、口槽、大江、楓林、王背、庫村、新園、新屋、墩丘、和平、三峰;村兩委干部6人,526戶農(nóng)戶,總?cè)丝?376人,耕地面積1725畝,山林面積22383畝。2015年精準扶貧對象55戶155人,其中五保對象8戶8人,純低保對象16戶28人,低保扶貧戶12戶41人,一般扶貧戶19戶78人。
墩坵村屬山區(qū)村,山林面積大,茶油,林地資源豐富,特色產(chǎn)業(yè)有煙葉、油茶、生姜、蜜蜂養(yǎng)殖和肉牛養(yǎng)殖基地,但因交通不便,物流不發(fā)達,致使林地資源難于開拓成高經(jīng)濟效益,群眾生活水平較底下,脫貧致富有較大困難。
墩坵村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歷史文化底蘊濃厚,墩坵村庫村組有“四知廣場”即“四知堂”來由為:東漢名臣楊震,字伯起,少年時即好學,直到五十歲時才在州郡任職。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位賢人,于是舉其為茂才,四次升遷后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前往郡里路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縣長,去看望楊震,晚上又送給楊震金十斤。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現(xiàn)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蔡東藩:"楊震不受遺金,四知之言,可質(zhì)天地;并欲清白傳子孫,卒能貽澤后人,休光四世。后之為子孫計者,何其熏心富貴,但知貽殃,未知貽德耶?而關(guān)西夫子楊伯起,卒以此傳矣。后人為了紀念為官清正廉潔的楊震,故在庫村建一“四知堂”澤其后人。
墩丘村村名的來由為相傳村側(cè)兩山丘每夜即合,喻為鯉魚交尾,一知縣路過聞知此事,在南側(cè)石壁上寫上“墩丘”二字(意為閹割雄性生殖器的方言短語)后不復合,故名墩丘;其楓林組牛仔石林高茂盛,山體奇形,其石像牛,頭朝楓林組,尾向心田村,古人云;“牛吃楓林草,屙屎肥心田”之經(jīng)典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