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江西省 > 贛州市 > 石城縣 > 龍崗鄉(xiāng)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龍崗鄉(xiāng)概況

[移動版]

龍崗鄉(xiāng)位于石城縣南偏西,北接屏山鎮(zhèn),東鄰橫江鎮(zhèn)(含洋地管理區(qū)),西北靠大由鄉(xiāng),南毗瑞金縣壬田鎮(zhèn),東南多山,坑壟交錯,西北及中部丘陵起伏,兼有小片平原。最高點柏上 ,海拔516.4米;最低點下逕村的下村,海拔210米。總面積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85320畝,占總面積的79.22%,南部山地植被較好,東部次之,土壤多為紅壤與酸性紫色土。耕地面積7878.7畝,占總面積的7.3%,多為紫泥田和黃沙泥田。水域面積3500畝,約占總面積的3%。其他1873.5畝,占總面積的10.48%,是個典型的東南丘陵低山地區(qū).

龍崗境內(nèi),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自漢代以后龍崗先后隸屬于于都、揭陽、陂陽、虔化等縣。隋開皇年間,石城設(shè)場,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石城升場為縣,從此,龍崗一直為石城縣轄地。直至1933年8月,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決定在橫江增設(shè)太雷縣,龍崗劃歸屬之,至次年10月撤銷,仍屬石城縣轄。

自宋、元、明、清至民國初年,龍崗一直劃屬陂陽鄉(xiāng)之龍上里和禮上里。

民國十八年(1929),龍崗屬屏山區(qū)轄。

1931年至1933年8月蘇區(qū)時期,龍崗屬于大由區(qū)轄。

1933年8月后,龍崗為屏山區(qū)十三保聯(lián)。

民國二十八年(1939)二月,與大由合并稱龍由鄉(xiāng)。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先后增設(shè)新龍、下逕、綠水、新南、合計5鄉(xiāng)屬第七區(qū)(大由)轄。

1958年8月,原龍崗、新龍、下逕、綠水、新南合并成立龍崗紅星人民公社。下設(shè)5個生產(chǎn)大隊。

1968年8月,龍崗公社并入大由公社,1972年10月又從大由公社析出,成立龍崗人民公社。

1973年3月,原洋地公社衛(wèi)東大隊劃歸龍崗公社。自此,龍崗公社下轄6個生產(chǎn)大隊,89個生產(chǎn)隊。

1984年6月建鄉(xiāng)換屆,龍崗改為鄉(xiāng)建制,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89個村民小組。

龍崗人口變動較大。1950年總戶數(shù)(不含水廟村)951戶3419人;1972年總戶數(shù)1312戶,人口數(shù)增至6622人;1990年總戶數(shù)(含水廟)1823戶9064人;2000年總戶數(shù)2193戶,人口數(shù)已達(dá)10143人;2003年總戶數(shù)2265戶,總?cè)丝跀?shù)為10838人。

1952年全鄉(xiāng)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8‰,1968年上升到36‰,后通過計劃生育,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2003年為7.8‰。

龍崗人口由2個民族構(gòu)成。至2003年,全鄉(xiāng)有畬族人口13戶70人,其余均為漢族。

龍崗境內(nèi)無高山大嶺,海拔高度均在500米以下。山脈皆源于武夷山的竹篙嶺支脈,山勢東西走向。主要山脈有馬鞍寨,為瑞金、石城的天然界山,海拔高度430.2米;老虎崠,是寧都、石城通往長汀的隘口之一,海拔高度425米;清山崠,海拔高度387米,山上懸崖壁立,險峻奇特。

龍崗境內(nèi)無大川大河,水流量小,水力資源很不豐富。主要河流有龍崗河、新龍河、下逕河、綠水河、水廟河、黃沙坑溪。

龍崗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區(qū),光熱資源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9.1℃,1月平均氣溫7.3℃,7月平均氣溫29.5℃,≥5℃積溫6554℃, ≥10℃積溫5816.8℃。無霜期約283天,年降水量1660.6毫米,雨量多集中在春夏之交。由于境內(nèi)水資源較缺,秋后易受干旱。

地表資源除耕地外,森林資源比較豐富,還有優(yōu)質(zhì)的地下礦泉水資源,質(zhì)地細(xì)膩、勻稱的龍硯石資源和少量的鐵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