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宜昌市 > 夷陵區(qū) > 鴉鵲嶺鎮(zhèn) > 田畈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鴉鵲嶺鎮(zhèn)田畈村概況

[移動版]

田畈村相鄰于鴉鵲嶺集鎮(zhèn)的西北部,東與白河村接壤,南與梅林村交界,西與黃金堂、東西泉村毗鄰,北與鳳凰觀村相接,鴉官鐵路貫穿南西,曉鴉公路橫穿中心。村域地貌形態(tài)屬丘陵平地相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新中國建立前,田畈村為高前鄉(xiāng)第2保,下轄6個甲,原楊垱1、2、3組為挽劫鄉(xiāng)下轄2個甲,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保甲制,1950年春成立民主鄉(xiāng),1955年秋組建和平農業(yè)合作社,下屬8個初級社,1956年春更名為紅光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分為第二社、二十一社,1958年10月改為紅土大隊二生產隊,下屬16個生產小隊,1959年成立紅土管理區(qū),更名二中隊,1961年恢復鴉鵲嶺區(qū)、紅土公社,同年3月由紅土二隊分為田畈、楊垱大隊;1984年田畈大隊分為薛畈、田廟兩個村,2003年村級規(guī)模調整,薛畈、楊垱合并為田畈村委會,由16個村民小組合并為5個村民小組,16個自然組。村委會駐地在中心地帶的冷家畈,距鎮(zhèn)政府1.5公里,全村版土面積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497畝,林地55畝,水面860畝,村民616戶,2022人,勞動力1210人。2008年,全村實現工農業(yè)總產值3965萬元,其中工業(yè)產值1830萬元,農業(yè)產值213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018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5488元。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認真貫徹學習黨的路線、方針,落實黨的各項政策,著力調整產業(yè)結構,依托市場攻多經,為“兩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了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黨支部、村委會曾多次被省、市、區(qū)、鎮(zhèn)評為先進單位。

全村15.6公里的公路進行了擴建維修,0.6公里實行硬化,建灌水溝渠28315米,U型槽5300米,4座中小型水庫。柑桔種植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起,由1979年的240畝發(fā)展到5350畝,人平達到2.5畝以上。全村年育肥出欄生豬萬頭,精養(yǎng)魚池360畝,水面養(yǎng)殖面積達到860畝,年產鮮魚235噸。全村電力設施從無到有,現有村級高壓線路5條,900米,低壓線路13條,3800米,戶戶通電,生產、生活用電有保障,普及科技,改良品質,柑桔采用高接換種,完成品改1100畝,特早、早熟、中熟比例3:3:4;大面積普及軟盤旱育拋栽新技術,改進優(yōu)質稻品種。利用閑置資產和資源,招商引資,從湖南引進技術人員,1980年辦起了鞭炮廠,解決了425人就業(yè)問題,現有固定資產316.75萬元,年創(chuàng)利稅96.82萬元,職工月平工資1200多元,全村有16個個體工商戶,年創(chuàng)產值198萬元。

全村整體規(guī)劃,嚴格實施、規(guī)劃3個居民點;全村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預制結構的樓房,95%的家庭安裝程控電話,1996年閉路電視開通,戶平一輛摩托車和一臺彩色電視機。發(fā)展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1961年興建田畈小學,1970年楊垱小學開辦,1983年兩校合并,成立薛畈完全小學;2005年9月并入鴉鵲嶺中心小學,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小學畢業(yè)生全部進入初中學習,村民受教育年限由1979年的6年提高到10年,1988年依托小學辦起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村民無文盲,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普及,每年舉辦文藝匯演、民間樂隊常年活動在村民紅白喜事之中。建起集診斷、注射、換藥、觀察、藥房、值班為一體的標準村衛(wèi)生室。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各項責任考核指標100%。社會保障工作扎實,對傷殘軍人、有困難的老黨員、老干部給予了優(yōu)撫,對7名孤寡老人實行集體供養(yǎng),對22名特困人員實行低保供養(yǎng)。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樹典型、立樣板,截止2005年全村共創(chuàng)建“十星級”文明戶36戶,“五好家庭”130戶,“好媳婦”31戶,“好妯娌”41戶,“好鄰居”27戶。

村“兩委”班子成員:馬世才 村支部書記兼主任

王忠萍 村婦女計生主任

吳西禮 村財經委員

劉 波 村治保調解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