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時期(1736-1795),荊州府監(jiān)利縣康、劉、陳、涂四姓人因當(dāng)?shù)剡B發(fā)洪災(zāi),遷居至此,繁衍生息,清晚期屬恩施縣都亭里三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為烏龍口聯(lián)保第七、八保,屬恩施縣第一區(qū);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烏龍口鄉(xiāng)第七、八保,屬第一北鄉(xiāng)區(qū)(熊家?guī)r);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qū)建鄉(xiāng),為第七、八保,屬杉木鎮(zhèn)。
1950年設(shè)三溪鄉(xiāng)、五龍鄉(xiāng),屬杉木區(qū);1953年為康家鄉(xiāng),屬二區(qū)(白楊區(qū));1954年12月為康家鄉(xiāng),屬白楊區(qū)。
1958年為康家管理區(qū),屬白楊人民公社,下轄金龍、金星、菊花、紅花、白果5個生產(chǎn)大隊(duì);1961年為康家公社,屬白楊區(qū),下轄金龍、金星、菊花、紅花、白果5個生產(chǎn)大隊(duì);1968年為康家公社革命委員會,屬白楊區(qū)革命委員會,下轄金龍、金星、菊花、紅花、白果5個生產(chǎn)大隊(duì);1975年為康家管理區(qū),屬白楊公社,下轄金龍、金星、菊花、紅花、白果5個生產(chǎn)大隊(duì);1981年為康家管理區(qū),屬白楊坪公社,下轄三溪口、找龍壩、觀音寺、大坡、康家壩5個生產(chǎn)大隊(duì)。
1984年為康家壩鄉(xiāng),屬白楊坪區(qū),下轄三溪口、找龍壩、觀音寺、大坡、康家壩5個村。
1997年撤區(qū)建鄉(xiāng),為康家壩管理區(qū),屬白楊坪鄉(xiāng),下轄三溪口、找龍壩、觀音寺、大坡、康家壩5個村。
2002年屬撤管理區(qū)設(shè)大村,將原三溪口、找龍壩、觀音寺、大坡、康家壩村合并為康家壩村,屬白楊坪鄉(xiāng),下轄送子山、找龍壩、康家壩、巖包、觀音寺、楊柳樹、夏家槽、三溪口、大天坑、張家灣、大坡、廟坪12個村民小組。
2013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為康家壩村,屬白楊坪鎮(zhèn),下轄送子山、找龍壩、康家壩、巖包、觀音寺、楊柳樹、夏家槽、三溪口、大天坑、張家灣、大坡、廟坪12個村民小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