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信冢在藍河之濱,還葬著代君而死的漢朝大將紀信。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4年,在楚漢戰(zhàn)爭中,紀信為掩護劉邦滎陽脫險,假扮劉邦,被項羽火焚。紀信被燒死后,埋葬在滎陽城西孝義堡。滎陽至今還保存有完整的紀信將軍墓。如今,在藍水河畔的柿園村,還能聽到關于古戰(zhàn)場的許多故事。由于紀信是代主而死,因此受到歷朝歷代統(tǒng)治階級的極力推崇。紀信死后,被劉邦追謚為“忠右”(后世人稱忠烈侯),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紀信冢也即紀信墓,位于冢頭鎮(zhèn)紀北村,南臨許洛古道,北靠黃阜崗,冢高12米,南北、東西各21米,周長65米,占地380平方米!稘h書》記載:“紀信,漢人也。”紀信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公元前207年,紀信加入劉邦
李渡口村傳統(tǒng)民居位于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zhèn)西北,是十三個村筑起來的寨,李渡口現(xiàn)存歷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間,主要位于中心街兩側,中心街東西長約230米,街道兩側排列著眾多大小商號建筑(大多已毀),部分保存完好,現(xiàn)多作為民宅使用。寨內明清建筑連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為主,以兩進和三進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門樓,中有過廳,后有堂樓,有東西配房(樓)。紅石基礎,磚木結構,五脊六獸,上棚小灰瓦覆頂。古樓、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兩側為一層商業(yè)建筑,或是底層是商鋪的二層建筑,這些建筑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石刻、木刻、磚刻工藝精巧,具有較高的建筑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時期豫北民居的建筑風格和工藝水平,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
冢頭大王廟位于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zhèn)南寨門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現(xiàn)存東、西大殿并排各三間,東、西大殿屋面相連,東大殿檐下兩根柱子,柱子之間有橫枋,梁頭設有斗拱,屋內前后有四根立柱,檁與牽桿之間均有一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獸;西大殿與同東大殿相同,大殿梁、檁、橫枋上都有彩繪,兩殿之間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寬便道。大殿前是抱廈,東西各三間,主體完好,上棚被翻修,門窗被改建,曾經做學校。抱廈前有東廂房六間,西廂房三間,磚混結構,小灰瓦覆頂。迎面有戲樓兩層三間,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側還有民國建筑三間。東廂房室內墻壁上有三塊清代石碑,其中一塊是重修大殿及廟門碑記,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歲次甲戌季秋立石。該廟大殿氣勢宏偉,內有多幅壁畫,東、西大
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頭鎮(zhèn)北隅穿鎮(zhèn)而過的藍河之濱。墓高約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郟縣志》記載:“漢薄后,郟人!彼乔貢r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紀信生擒魏王豹后,薄姬進入劉邦王宮,做了一名織女,后又擢升為宮娥,進而得到劉邦的寵愛,生子劉恒,即后來的漢文帝。劉恒即位后,薄姬成為皇太后。
劉樓觀音寺位于平頂山市郟縣長橋鎮(zhèn)六樓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現(xiàn)有明公祠三間,前檐明柱兩根,紅石柱礎,青磚灰瓦,五脊六獸,脊飾龍云花卉圖案;關爺殿三間,磚石結構;魯祖殿三間,磚石結構,山墻為紅石砌成;火神殿一間,磚石結構,紅石“錢”形窗,前墻左窗下鑲鐘逵火帝廟施財碑記一塊,康熙三十七年。佛爺殿三間,面闊三間,進深七檀,室內兩根明柱,三梁起架,黃綠琉璃瓦覆頂,五脊六獸,脊飾蓮花圖案;佛爺殿后是觀音殿一間。該寺建于清代,歷經民國使用至今。建筑對研究清代古建風格及雕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