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垌諫知鐵丘墳級別:縣級時代:1862年地址: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諫知村大山崗嶺上保護范圍:以墳珠為中心,四周向外擴10米的范圍內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建設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相同。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 潯政布[1996]8號
盤古廟級別:縣級地址: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舊地臺街內保護范圍:以廟四周外檐滴水的范圍內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四周外擴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 潯政布[1996]8號
桂平白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洞天村白石山上,4處石刻多刻于懸崖峭壁之上,分別為“白石洞天”楷書,字徑約3米;“白石名山”楷書,字徑0.96米;“熙寧四年辛亥六月八日開山亥僧德進 陳”石刻共77字真書,字徑0.05米;“邑人黃福長、李海思、李文瑞、黃書球同游並題”共140字真書,字徑0.04米。4處石刻保存較好,主要是題名及贊美白石山勝景的。該山上的摩崖石刻是研究白石山及其山上建筑歷史的寶貴資料。
鷓鴣村李氏居民群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西南28公里的鷓鴣村內,現共有19座保存較好的青磚清水墻,硬山頂磚木結構的清代建筑,始建不詳,此后后人陸續(xù)建設,形成了較有規(guī)模的建筑群,該居民群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包括有“副魁”“進士”“歲進士”“鈞及同懷”等7塊匾額,雕刻精美的神臺,房檐下描繪花草,人事故事圖案,裝飾別具一格的抬梁等。該民居群對研究我市清代傳統(tǒng)民居的變化發(fā)展,當時社會的生產生活習俗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旺里橋,民國九年版《桂平縣志》上又稱旺里大橋,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圩旁東南面旺里河上,始建于不詳,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903年)邑紳云南捕用知縣梁英明倡捐重建,該橋為單拱石橋,用料石砌筑,橫跨于旺里河上,西北至東南全長20米,寬3.15米,高出水面4.45米,拱跨6.20米,橋面無護欄,西南面的拱頂上有“旺里橋”三字石刻,整座橋堅實穩(wěn)固,是麻垌圩通往新興何林、金峰等村的主要交通要道。
木甑井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東岸村東岸屯內。東500米是東岸村公所,北面500米有東岸學校。明嘉靖年后,距今有四百多年,此后歷代不斷修繕,公元2001年10月13日,得到村民集資后維修擴闊井臺。井臺圍墻出口,坐東向西,方向290°,井臺打水泥地臺,旁邊砌高約95厘米圍墻(粘瓷磚)。相傳此地有一棵老格木,有水從樹根部涌出,后村民將樹砍去,在樹干和根處挖成此井。井水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只溢不枯,不受自然環(huán)境的旱澇影響。現井南面緊挨一個水塘,西面6米處有老龍眼樹幾棵,東北面是菜園和稻田。
會真觀又名三清觀,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洞天村白石山三清巖內,依三清巖洞而建成,原建筑磚石結構,無梁架,以大巖石作屋頂,坐東向西。門口上方石壁刻“會真觀”三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右次間有一臥地大石,俗稱漏米龜。巖壁有泉水滲出。左次間為一洞穴。 2009年3月改建。現主要建筑有門樓和大殿,為仿木鋼混結構,歇山頂重檐。2009年批復為道教活動場所。
黃氏宗祠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荔城街。據黃氏族人所講,該建筑建于清朝后期。宗祠坐東向西,建筑占地面積為337平方米,宗祠自東向西分為上、中、下三座,座與座之間有天井相隔,天井兩邊有橫廊,每座右側均有廂房。整座建筑均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屋面蓋小青瓦,無脊飾。祠內存同治四年立的匾額一塊,宗祠北面2米有黃氏祖墓一座。該建筑對研究當地的建筑及風土習俗具有相當的價值。
謝朝杰墓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白石村上良屯,葬于清朝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占地約87平方米。由拜臺、祭臺、墓碑、封堆、山框組成。墓用石灰沙等和青磚砌筑,石階、墓碑、碑頂兩塊碑刻均為紅砂石。該墓有墓碑對聯:“寶樹........”,碑刻詩之首:........這些碑刻對研究我市清朝年間的書法和雕刻藝術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賓興館,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洞天村白石山上,同治六年(公元1867),由上秀、中秀、下秀三里群眾合建為學館。館倚山勢而建,縱深三進,坐東向西,占地面積888.1平方米,正門前有地坪,座與座之間有天井,兩側有走廊。建筑為抬梁式磚木結構,硬山頂,屋面蓋小青瓦,無脊飾。館內存捐款題名石碑共8塊。賓興館由各鄉(xiāng)紳士集資,以文教興邦而建,主要是資助士子參加科舉考試。新中國成立后,該館曾作白石小學、洞天小學使用,為研究桂平市清代賓興館及科舉制提供非常珍貴而重要的實物資料。
麻垌當鋪級別:縣級時代:清代地址: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麻垌村鎮(zhèn)政府大院內保護范圍:以當鋪四周外檐滴水為界屬保護范圍。建控地帶:以保護范圍外擴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公布文件號:桂平市人民- 潯政布[1996]8號
壽圣寺級別:省級時代:明-清地址:位于桂平市麻垌鎮(zhèn)洞天村白石山上保護范圍:以寺四周外檐滴水范圍內為保護范圍。建控地帶:整個白石山的范圍內屬建設控制地帶。公布文件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桂政發(fā)[1994]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