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鄰。介于東經116°27—117°04,北緯31°54—32°40之間。全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萬畝,轄25個鄉(xiāng)鎮(zhèn)?側丝128萬。
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余萬人的重鎮(zhèn)。自晉以后到唐、宋,壽縣繼續(xù)以繁華著稱于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zhèn)。”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xiāng),是中國豆腐的發(fā)祥地,是“淝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筑有發(fā)始建于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墻、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臺、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于方志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壽縣人文薈萃。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并稱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藥物、豆腐的發(fā)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于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皶r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壽縣是革命老區(qū),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黨組織--0壽縣小甸集鎮(zhèn)特別支部,走出了曹淵、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孫一中等一批談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壽縣資源豐富。是全國糧食、油料、水產品生產百強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目前已形成優(yōu)質糧油棉、水產、生豬、白鵝、肉雞、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yè)。地方特產壽霍黑豬、皖西白鵝聞名遐邇,淮王魚、銀魚、瓦蝦歷史上被列為貢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龍瓜子、壽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壽縣是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0確定的全省7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壽州古城和安豐塘三大旅游景區(qū),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壽縣交通便捷,即將通車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淮南鐵路蔡家崗站僅8公里,距合肥機場僅1小時路,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壽縣經濟社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壽縣積極搶抓機遇,奮發(fā)圖強、勵精圖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人民群眾收入顯著增長,城鄉(xiāng)面貌明顯改善,精神文明活動深入推進,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體育、殯改、司法、廣播電視先進縣稱號。